Web2.0点亮网络创新的灵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1日 10:10 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 | ||||||||||
编者按:互联网以其强烈的个性化与互动特性成为信息技术与应用创新的先锋和试验田。去年以来,以Web2.0为代表的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创新不断,博客、播客、RSS、SNS等应用红极一时,网络服务不断拓展功能,开创了个人化互联网的新时代。人们从被动获取信息开始转向主动提供信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布或搜索各种原创博客和视频、下载数字音乐、建立全新的网上社区。“以个人为中心”再次彰显互联网技术的创新本质,驱动了中国互联网的新一轮应用繁荣。本版集中反映去年以来我国最重要的几大互联网应用创新热点。
创新是互联网发展的主旋律。去年以来,一个陌生的名词——“博客”开始在中国普通的百姓中迅速蹿红。从名人到草根,从老人到婴孩都以“开博”为荣,人们在展示着各自的网上日记的同时,攀比着点击率,最出名的个人博客点击数量超过千万,月收入达六七十万元。调查显示,半年内写博客的网民增加了近一倍。一系列创新的技术和应用围绕这种个人化的信息表达和传播展开,改进着搜索的工具,变革着网上信息的处理和组织方式,产生着新的爱好群体。 博客仅仅是Web2.0时代花样翻新的互联网应用的一个缩影。Web2.0利用RSS技术帮助用户获取个性化信息,通过博客、播客等方式传播个人信息,通过SNS互动平台进行互动交流和协作,甚至还可以利用P2P技术分享个人数字内容……通过Web2.0,互联网绕开了日益严格的版权管理对网站集纳与传递知识信息带来的挑战,再次使自己成为无可置疑的知识聚集和传播中心。它充分体现了互联网技术的创新本质,驱动了中国互联网的新一轮应用繁荣。 博客:大红大紫前景可期 博客一词为“Blog”的中文直译,是目前最受我国网民欢迎的Web2.0应用,在我国1.2亿的网民当中,有23.7%的网民使用博客。为了早日占领潜力巨大的中国博客市场,雅虎、微软和Google等国际巨头从2005年初就开始为中国用户提供中文版的博客服务,而中国的本土企业也利用自己的地域优势加入了战团,除了一些专营博客托管的网站外,新浪、搜狐、网易、百度等几大门户网站也相继推出博客频道,急匆匆加入了这场用户资源的争夺战。 截至2005年底,我国博客服务商(BSP)的数量已从2004年的20家增长到660家,博客的读者规模达到2000万人。但目前我国的博客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盈利模式也不突出,真正通过博客服务达到盈利的企业并不多。 网摘:精华摘录呼唤细分 网摘又名“网页书签”,是基于Tag技术的一项非常受欢迎的Web2.0应用,它有效弥补了传统浏览器收藏夹不易移动的缺陷,可以将个人的收藏夹安置于网络上,随时随地浏览。通过网摘,用户可以很方便地查看、管理对自己有用的网页,并通过摘录网页的形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收藏,体验共享的乐趣。网摘的价值在于网站管理员或者其他用户将其觉得最有价值的内容推荐给广大网民,从而节省网民在海量信息中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所消耗的时间。一个富有归纳性的比喻就是,如果互联网是论坛,网摘就是精华帖。 2004年10月以来,网摘应用开始为国内网站竞相使用,目前方兴未艾。365key、新浪ViVi、博采中心以及牛啦等网摘网站开始成为一种新的互联网共享文化的象征。2006年7月4日,专业搜索网站雅虎中国推出免费网摘服务“收藏+”,可以帮助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电脑终端对搜索到的网页进行存储、访问、管理、RSS订阅以及基于Tag的网页检索。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和信息共享、信息再创势力,网摘正成为互联网业一大新的应用亮点。 目前中国网摘网站严重趋同,无论是综合门户网站,还是专业的网摘网站,差异化特征较少。网摘要在中国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在二者之间进行市场细分。 RSS:内容聚合尚待拓展 RSS(站点摘要)是站点之间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也叫聚合内容)的技术。RSS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在国内悄然升温,新华网、Google、百度、新浪率先推出RSS服务。自此以后,国内各大网站蜂拥而上,从大型主流媒体网站如人民网,到商业门户网站如搜狐、网易,再到一些专业性网站如计世网、阿里巴巴和中国汽车网等,都纷纷提供RSS聚合新闻服务,形成了一股遍及中国互联网业的RSS热潮。 绝大多数学者认为,RSS作为一种网络新技术,能方便简易地聚合信息,更新速度快,而且可以使互联网用户免受垃圾信息的干扰,实现对特定信息的全程跟踪、即时更新以及网上搜索等。由于RSS具有诸多优点,学者都对它寄予厚望,认为RSS作为一种全新的资讯传播方式,将对互联网上的信息接收与发布、新闻出版、电子商务、互动交流等产生巨大影响,甚至引发一场互联网的新革命。 目前国内提供RSS内容服务的网站已达1000家左右,其中包含有新浪、搜狐、网易、新华网、百度等知名网站。RSS用户数大约在100万。 SNS:网上社交收费在即 SNS(社会网络)在2003年开始进入中国。从去年开始,国内大批SNS网站纷纷创立,目前已有上百家的SNS网站,其中比较知名和有特色的有优友地带、易缘网、人际中国、联络家、天际网等。如今,以此为理论基础的“网上社交”正在许多白领尤其是商务人士中迅速流行。 很多SNS网站使用实名制和真实资料,追求真实诚信,你所认识的人都是网上某个具体人的朋友,它的出现对净化网络环境,提倡“可信赖”的网络社交有着积极的作用。国内SNS网站已经开始倾向于收费,以此作为盈利方式。虽然SNS的主业是人脉,但是人脉不一定是SNS真正的盈利所在。人脉只是SNS的一个主动脉,而真正产生生理再生机能的应该是附在主动脉上面的各种组织,这就是SNS的价值链,价值链越长,可衍生的盈利模式则越多。 播客:音频先锋玩家追捧 播客又被称作“有声博客”,是Podcasting的中文直译,指网民录制的自助广播或网络广播,最初借助iPodder软件与一些便携播放器相结合而实现。用户可将此类广播节目下载到自己的i-Pod或MP3播放器中随身收听。那些自我录制广播节目并通过网络发布的人就被称为“播客”,他们利用播客网站将自己制作的“广播节目”上传到互联网上与广大网友分享,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下载播客提供的节目,听众还可以订阅自己喜欢的节目,甚至可以将这些节目下载到便携式音乐播放器中。播客提供的节目可以通过iPod以及任何支持MP3播放的设备(包括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进行播放。 用户可以通过许多网站来搜索和收听播客节目,如Podcast.net、Pod-castingNews、PodcastAl-leyandiPodder.org等等。另外,用户还可以使用Doppler、iPodder之类的免费软件来订阅和下载播客节目。随着MP4播放器的上市,视频播客也逐渐深入人心。 目前,除雅虎中国以外,国内的播客站点主要有4家,分别为波普播客、土豆播客、中国播客网及博客中国—动听播客。这些网站为用户免费提供30M~100M的使用空间,有些能够为用户提供后台录音、内置RSS阅读器,用户可以下载、订阅自己喜欢的播客到电脑端等。目前,国内外许许多多的播客网站都在进行盈利模式的尝试,主要模式有:广告、订阅、赞助、捐助等。 ****** “Web2.0”代表着互联网正在由静态网页集合向提供软件服务载体演进。像博客、社区照片共享服务(以Flickr为代表)、集体编辑服务(Wikipedia)和社会性书签服务(De·licio·us)等以用户为中心的Web应用,正在颠覆软件如何开发,信息如何在互联网上生成、共享和分发的传统概念。经过了一年的观察和试验后,Microsoft与Yahoo等曾对Web2.0迟疑不决的大型软件和Web公司,已义无反顾地加入到这场游戏中:要么通过收购成立“Web2.0”的小公司,要么建立他们自己的基于Web的社区。很多互联网公司甚至在进行了最微不足道的升级后,也会贴上“2.0”标签。我国目前基于Web2.0的互联网新业务应用尚处于跟踪国外发展阶段,比如播客、维客,有的则已经步入成长阶段,比如博客。尽管目前Web2.0网站对于Web1.0门户网站的替代作用还不明显,但新浪、搜狐、腾讯等门户网站的市场地位目前还是新生的Web2.0网站所无法撼动的。 资料 新一代Web新秀通常被称为Web2.0,他们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壮大,所提供的服务也层出不穷,从文字处理到桌面搜索。正是这些企业和服务的诞生,使Web充满商机。《信息周刊》推出了10家新秀和代表的相关互联网应用,它们是: Blinkx——桌面搜索 Socialtext——协同 Writely——在线办公组件 DreamFactory——按需平台 SimpleFeed——在线营销 83degrees——协同 SixApart——社会网络 OpenLaszlo——互动开发 GoogleMaps——地图服务 Jigsaw——信息共享 (本报记者 天雨 人民邮电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