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 > 正文

韦钰:部长博客第一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5日 16:51 人民网-市场报
科技时代_韦钰:部长博客第一人
她是中国教育界负有盛名的女性,她是中国第一位电子学女博士,她的人生履历似乎是专门为了“第一”而书写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与“第一”的不解之缘

  1940年,韦钰出生于广西桂林的一个军人家庭。战乱以及随后长期的学校寄宿生活,使得韦钰的人生从一开始就与“第一”结缘。“我们是新中国第一批少先队员、第一批射击队员、第一批航模队员……”她笑着说。

  1957年,韦钰考入南京工学院。刚上大一,便赶上“反右”,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乱。由于年纪尚小,以前又练过体操,她被选到了校体育队,后来竟然就练成了国家一级运动员。

  读完大学,韦钰考上了本校的电子工程系研究生,成为新中国的第一届硕士生。硕士毕业后,经历了十多年的蛰伏苦闷期,她赶上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出国潮,被导师推荐去国外院校进修。

  1981年,韦钰学成归国,带着中国第一位电子学女博士、中国第一位获得博歇尔奖章的荣誉,回到了母校——南京工学院。在那里,她天性中的创造力和果敢得到了极大发挥。在学术上,她率先将生物学和电子学相结合,创立了生物电子学,并建立了该学科在国内的第一个实验室、第一个博士点。此后,她担任校领导后,把南京工学院更名为“东南大学”,率先搞了大学科技园,并对学校的教学方式和人事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当时的中国教育界引发了强烈“地震”。

  “当时我有个朋友写了篇文章叫做《韦钰的无数个第一》,意思是说我什么时候都很能争当第一。但事实上,当时国内非常缺乏接纳创新的思想和机制。在那么多次的改革和学术研究中,我经常会卡在某个槛上,感觉自己难受得都想死了。不过,我知道,那都是胜利前夕的阵痛。而事实说明我是正确的。”说起这些,韦钰的目光执著而坚定。

  突出的科研成果,加上非凡的行政魄力,使她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先后担任了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副部长等职务,而她的天性中的“第一”也被发挥到了极致。

  退休后又得“第一”

  2002年,从教育部副部长的职位上退休后,韦钰着手进行“做中学”和儿童情绪气质的研究和培训工作。

  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似乎是要日渐远离昔日那耀眼的生活光环。然而,仿佛命运使然,她又成就了一个“第一”。

  “2005年的春节,有一天我在东南大学的网站随意浏览,突然发现我的文章都在一个名为‘汉博园——韦钰的博客’里头了。我就这样被逼上梁山了。”韦钰介绍说。

  于是,从第一篇“登陆声明”——《我已经在博客上了》,到接下来的一篇篇科学随笔,韦钰踏踏实实地敲入每一个字,认认真真地同那些对她的文章有同感或者见解迥异的网友进行交流、辩论。诚恳的态度加上前教育部副部长的履历,“中国部长博客第一人”的名号也就不胫而走了。

  韦钰对博客的钟情在于网络所提供的自由而开放的交流平台。在韦钰的博客上,家长、教师、专家是她的主要读者。而网友的热情回应也让韦钰觉得很温暖、很惬意。

  博客上的交锋

  有博客的地方就有交锋,部长的博客也脱离不了这个规则。

  打开韦钰的博客,很多反驳与答复,都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

  在一篇有关幼儿园儿童背诵《三字经》的帖子里,韦钰表达了对幼儿死记《三字经》的反对。然后就有匿名网友回帖表示异议,说即使幼儿不完全明白《三字经》,也可以形成文化熏陶,在以后成长过程中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还有网友说人生学知识有三个阶段,起初就是盲目吸收而不用理解的,因而,“死记硬背”是幼儿学习的最好方式。一些网友还表示这个结论偏文科,意义不是太大。最后还是韦钰有理有据地表态说:“我不是反对儿童学习对他们有用的古文,而是要研究怎么学,什么时候学是有效的。背诵而且是记不住的背诵对儿童的道德提高是否有效呢?”如此之类的话才把大家“镇”下去了。

  类似于这样的“针锋相对”可谓不计其数。“很早的时候,我在我的博客里就写过,不要因为我是专家又当过教育部副部长,就认为不便和我争论。现在看来,我是达到目的了。”韦钰幽默地说。

  虽然如同普通网友一样参与讨论,韦钰还是有一个原则:那就是把讨论范围严格限制在脑科学与学习科学等学术范围内。在韦钰的博客中,只有挖出学术内容之坑,才容易吸引她灌水。

  “在我的一生中,我从事过不同的职业,但是‘骨子里’是科学工作者。对从事科学的人来说,不断地探究和创新是我们的乐趣、我们的生活方式。”韦钰如是说。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