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 > 正文

新媒体背后的时尚盛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3日 16:09 中国经济时报

  博客之后,又一把互联网之火在我们面前点燃。它叫电子杂志——2006年的网络奇葩。实际上,随着风险投资的大力追捧和Web2.0概念的深入人心,作为富媒体(Rich Media)的代表,电子杂志早已经被纳入了新媒体的范畴,也一直被视为Web2.0的典范。不过运作方式的同质化、盈利前景不明朗始终是电子杂志为人诟病的软肋,也是行业领军们心中久久拔不去的刺。

  -Web2.0特别策划-本报记者 毛晶慧

  “电子杂志”+“网络视频”+“唱片公司”是什么?用新数通Xplus公司总裁于干的话来回答,“那是一个酝酿全新商业模式的新媒体”。

  实际上,随着风险投资的大力追捧和Web2.0概念的深入人心,作为富媒体(Rich Media)的代表,电子杂志早已经被纳入了新媒体的范畴,也一直被视为Web2.0的典范。不过运作方式的同质化、盈利前景不明朗始终是电子杂志为人诟病的软肋,也是行业老总们心中久久拔不去的刺。近日,由新数通Xplus携手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上海东方宽频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全国大型选秀活动——“纳新之星”似乎为行业的操作模式提供了另一种思路。

  “新媒体强强联手,以自身用户数为基础,制造有核心事件,以全媒体的推广方式提升事件的公众影响力,并最终获得企业的支持。”于干的一句话,概括了整个活动的操作模式。业内专家也认为,电子杂志、网络视频等新媒体在资源上的共享和互动,有助于其走出“眼球换不来实际收入”的怪圈。

  实际效果印证了于干的说法——据“纳新之星”活动的广告总代理,上海纳新互联广告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兵透露:“截止到目前,众多企业已表示出对本次活动和新媒体推广方式的信心,并达成了初步的广告投放协议,预售金额已达2000万元。”

  “柳暗花明又一村”,一种开电子杂志运作先河的新模式,一场由新媒体导演的时尚盛宴,开始上演。

  瓶颈

  2005年,一本名为《Slate》的电子杂志被评为仅次于《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的第四大媒体。而在国内,由多家顶级VC向网络杂志发行门户Xplus的注资,一夜之间让电子杂志名声大噪。很快,后来者蜂拥而至,资本大鳄们近40亿资金砸向这个产业,瞬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Web2.0的来临,互联网的去中心化、社区化、娱乐化属性逐渐显露。以精英文化创造出的网络,正被草根们演变成一种娱乐工具。电子杂志,以大量的图片、音乐、Flash动画、3D甚至视频穿插其中,正成为全民娱乐的一种新媒体。新媒体必然带来新的盈利模式,但究竟这块新兴市场的蛋糕有多大,其核心价值在哪,风投和从业者都没底,投资更多是基于战略意义的考虑,“人们对新媒体存在太多的遐想”。

  实际上,电子杂志的传播速度也迎合了行业的期待,几乎呈病毒式增长。据iResearch的统计,2005年中国数字杂志用户数量达2000万,预计2006年为3200万,增长率为60%。而到2010年,中国数字杂志用户数量将达到8200万。

  与这些令人振奋的数字相映成趣,电子杂志的弊端同样比比皆是。内容同质化、版权陷阱、产业链条尚未建立、用户阅读习惯尚未养成、与传统媒体的关系微妙等诸多难题开始凸显,而众多弊端归根结底还在于商业前景的模糊。对此,Xplus总裁于干直言不讳凸显:“现在的电子杂志行业还处于探索阶段,对于盈利只有模糊的方向,就如同当初的门户一样”。

  在《互联网周刊》研究中心发起的“电子杂志的发展前景”沙龙中,与会的电子杂志企业普遍认为,尽管行业兴起的时间不长,但似乎已经在2006年进入了产业整合阶段,资本的投入导致行业竞争加剧,而新媒体并没有看到更多其他赢利点。来自iResearch的数据证明了这一点,2005年中国数字杂志整体市场规模仅为0.2亿元。

  一边是疯狂增长的用户和下载量,一边却是行业的彷徨。电子杂志的发展遭遇了瓶颈,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将节节攀升的“下载量”、“用户数量”转变成实际的盈收,这成了整个产业的焦点话题。

  突破

  电子杂志的“盈利之困”迫使各大公司寻求新的方式来为行业注入活力,不过大家的精力都花在了杂志发行模式和广告投放模式的雕琢上。“为什么一定要把眼光死死盯在杂志上呢?”新数通Xplus总裁于干说,“同样孕育自Web2.0,同样站在风口浪尖的网络视频等新媒体,行业现状与电子杂志几乎如出一辙,何不共同谋求行业突破呢?”

  实际上,作为国内电子杂志的领头羊,Xplus也在做着同行们正在做的事情,先后推出“即时插页”的广告精准投放方式、MagA“个人杂志”制作软件等。不过,在调整现有产品的同时,Xplus也在尝试更深入地挖掘电子杂志的“新媒体”平台特性,用于干的话说,“心有多大,平台就有多大。”

  为此,新数通Xplus联手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上海东方宽频有限公司,共同启动了“纳新之星”活动,打造一个更为广阔的新媒体平台。据悉,与以往的选秀不同,这一活动将集原创歌曲大赛、音乐剧、舞台剧、电视剧为一体,并立足于网络,采用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为广大用户提供听觉、视觉时尚大餐。

  分析人士认为,“超级女声”的火爆带来了一个全民娱乐时代,主办方对超女的经营也远远超过了“选秀”的范围,波及到整个产业链。“纳新之星”颇有些“网络超女”的味道,这显然超出了Xplus单纯作为电子杂志发行平台的范畴。“一个由数字新媒体领航,触及传统娱乐产业的娱乐平台构建起来了。”

  很显然,Xplus这一“出位”之举,为电子杂志的前景给出了一种新的思路,从市场活动的创新,显示出在模式上的创新,将会对产业形成重大影响。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纳新之星”刮起的时尚旋风,为苦于“盈利之困”的新媒体行业取得了模式上的突破。而市场反馈也证明了这一点,据纳新互联广告有限公司董事长于乐表示:“目前节目还未播出,我们已签下近2000万元的广告意向合同,这几乎等于2005年

中国电子杂志的整体市场规模。”

  盛宴

  联手网络视频,打造新媒体平台,这让Xplus尝到了“出位”的甜头。然而“纳新之星”显然还只是一个开始,围绕“新媒体”整合网络和娱乐领域内资源,还有更多文章可以作。

  根据记者的了解,此次活动期间,Xplus除了专门为赛事制作“纳新之星”专刊外,还为参赛选手分别制作电子杂志。依托庞大的用户群体,这些杂志的下载量一路飙升,加之东方宽屏的互动视频,活动的公众影响力迅速提升。而随着赛程的推进,网民关注度的升温,“众多参赛选手中,难保其中不会出现一个李宇春”,对赛事中涌现的优秀选手的开发,则更是“钱途无量”。有分析人士认为,这甚至可能远远超过活动的广告收益。

  据iResearch的调查,2006年中国数字杂志市场规模会大幅增长到1亿元,之后增长放平,到2010年中国数字杂志市场规模为12.5亿元,这与如今号称“40亿的风险投资注入”,还有一定差距。对电子杂志来说,拓展新媒体的附加值,在整个产业链中谋求一个更有利的制高点,成为一条可以尝试的新路。

  新数通Xplus总裁于干表示,如今,电子杂志已经在内容和形式上颠覆了传统媒体,依靠其更强的娱乐性和互动性,通过跨行业的合作,打造更广阔的新媒体互动平台,电子杂志在模式上也能颠覆传统,甚至颠覆自身。

  2006年,一场声色俱全的时尚盛宴正在进行,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在随之涌动……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