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周刊:Google中国的简单任务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1日 18:13 商务周刊 | ||
李开复希望在中国建立与Google总部相同的研发体制和文化 □记者 王晓玲 在许多人看来,李开复正在带领Google中国完成一个异常艰难的任务,那就是把Google总部的研发机制和企业文化复制到中国来。 但也许这个任务在其本人看来却也非常简单,起码到目前为止,一切都很顺利。 8月2日,Google中国公司正式宣布其本地技术研发带头人全部到齐,这是6位来自全球的资深专家。2005 年7 月19 日,Google宣布任命李开复为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并负责组建(中国)产品工程研究院时,Google中国公司只有李开复一名员工。现在,Google中国公司已经拥有了100名工程师团队,还招收了上百名市场和营销人员。 外界的注意力也终于从李开复跳槽、与老东家微软交恶闹上法庭等新闻,转移到Google要在中国做些什么了。 回顾过去的一年,李开复用“搬家、搬家、搬家,招人、招人、招人”作为总结。四次搬家后,目前位于清华科技园的中国总部已经颇具Google的独特风采:办公室内随处可见精致的玩具、休闲沙发,甚至有一个办公桌旁还支了一个野营用的小帐篷。 美中不足的是,由于空间不够,Google中国目前还没有自己的食堂。但一百英尺之内必有食物这条Google有名的规矩并没有被破坏,办公室的休闲区摆满了各种水果、饮料和小吃,只要不太过挑剔,在这里饱餐一顿不成问题。 但这个办公室也显得有些小了,色彩鲜艳的大健身球看起来甚至有些碍事。实际上Google中国已经决定第5次搬家,下个月就要迁入旁边一栋7层高的大楼。据说李开复已经亲自为同事们选定了国宴级大厨,估计到时Google中国的食堂一定在清华大学一带大为出名。 从这一点上看,Google中国与总部步调完全一致,都是在大举扩张。 当然,这些并不代表全部企业文化得到了复制,真正重要的是中国区员工认同Google的价值观,并像总部那样激发出创新的灵感。虽然前两个月招聘来的员工目前正在接受Google的各种培训,但正如业内人士所担心的那样,“中国是一个太特殊的地方”,硅谷文化未必能够适应中国“水土”。本刊7月5日封面文章《UT斯达康:一家好公司为何会失败?》中同样指出,UT斯达康的吴鹰也曾做过相同的努力,曾经看起来也很成功,但是,正是这种“硅谷式”文化的复制,给当初的“最佳雇主”带来管理散漫的困扰。 与文化复制同时,Google中国正在全盘复制Google著名的研发机制。此前,业内人士一直在猜测Google中国是先提高中文搜索技术基础,还是效法总部进行全面开花。尽管在全球占有绝对优势,毕竟Google在中国市场还不是第一。根据易观国际咨询公司的数据,在2006年第一季度中国搜索引擎市场份额中,Google为13.2%,排在百度(43.9%)和雅虎中国(21.1%)之后仅列第三。 但看起来Google中国有着更大的胃口。据介绍,上述6位技术负责人,将分别在基础架构、分布式搜索、搜索习惯研究、基础算法、生活搜索和移动社区领域担负指导和管理工作。李开复指出,在未来一两年,Google中国的产品将实现“中国创造,中国制造”,而不是由总部指派做一些汉化的工作。 他看起来信心十足。 但是,赛迪顾问的分析师常燕杰也指出,Google中国的基础搜索技术确实有待提高。“看来Google中国会在边缘产品有所动作,但从用户的角度看,Google中文搜索的速度、稳定性和准确性还很有提高余地,”她认为,“这不仅需要技术支持,同样需要对中国网通、电信的基础运营架构的理解。” 但此前一年,Google中国在技术方面没有任何建树。“Google好的地方还是好,坏的地方还是坏,”李开复不久前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承认,到目前为止,“Google的中文搜索还没有一点儿技术是Google中国贡献的。” 虽然看起来并不容易,外界也有种种担心,我们仍有理由期待Google中国会在未来一年带来惊喜。全球对于Google的置疑从来没有停止过,但Google的神奇之处在于它总能带来意外的惊喜,从这个角度看,置疑Google的未来比购买其天价 股票的风险还要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