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江:也为Google说两句好话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1日 13:07 ChinaByte | ||||||||||
作者:江江 近段时间以来,Goolge的日子似乎一直都不太好过。先是拒绝美司法部索要部分搜索记录的要求,先司法部直面PK;然后财报一度未达到华尔街分析师的分析水准,遭投资者质疑;在中国,Google.cn网站牌照问题也是Google四面楚歌。现在,又有分析师指出,在过去十八个月里,Google的两位创始人布林和佩奇没有买进一支Google股票,他们只是忙于抛售
令人好笑的是,各大统计机构的调查结果迥异。美国网络流量统计公司comScore日前公布的资料显示,Google搜索引擎在美国市场的搜索份额首次出现了下降,而其他竞争对手的份额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美国另外一家网络流量统计公司Hiwise的调查结果却大相径庭,根据Hitwise的统计,七月份,Google在美国搜索份额高达60.2%,远远超过了雅虎搜索的22.5%和微软MSN搜索的11.8%。 就此而言,统计资料虽然具有某种程度上的分析价值,但实际意义值得商榷。笔者曾在两家咨询公司做过几年咨询工作,与统计资料有过数次亲密接触。在笔者看来,统计数据由于种种原因其客观性都会大大折扣,比如说样本的选取、统计工具的种类、分析的方式方法,以及统计人员的主观偏好,这还不包括其他外在的影响因素。事实上,由于利益制约,统计机构往往会买客户、尤其是大客户的帐,其统计数据的公正性很难保证。就像上面提到的关于Google的市场份额,两份统计结果的差异实在令人吃惊,不知是因为统计方式方法问题还是作弊问题。这样的统计资料对专家来说意义可能不大,但对搜索引擎消费者而言却是有着很大的导向作用。以媒体报忧不报喜的天性,于是乎,Google市场份额下降,增长趋缓的言论便开始盛嚣尘上。 而关于Google高管抛售股票的言论虽不是空穴来风,却言之偏颇。据华尔街证券服务公司Washington Service证实,在过去一年半时间里,没有一个Google公司高层购买过一支自己公司的股票。但有关资料显示,早在2004年11月,Google在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一份文件中表示,布林和佩奇已经制定了一项战略性的抛售计划。这也就是说两人的抛售只不过是在执行两年前的计划而已,并不是像他人所说的对Google前景失去信心。这种抛售属于股票转让计划的一个部分,并非突然的抛售。 事实上,七年市值达到一千亿美元,股价超过三百八十美元,Google凭借前所未有的创新模式,刚刚展开了一个全新的互联网历史。虽然按照近百年来的产业发展规律,产业的发展周期日趋缩短,但再怎么样,互联网的发展也不可能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内就走向没落,而以“有互联网的地方皆用搜索引擎”的基本判断,搜索引擎的发展是毋庸置疑的,不能因搜索引擎赢利模式的有限便怀疑其前途。事实上,就整个互联网产业而言,各个领域都处于开发期,都还没有挖掘出较为丰富的赢利模式。从当前来看,搜索引擎已经算是发展得最好的互联网服务了。 眼球经济或点击率经济是互联网的价值判断之一,搜索引擎的用户量在所有互联网应用服务中应该是最多的,其使用频率也非其他富翁形式所能比拟的,以此而论,搜索引擎的前途难以限量,前景一片看好。作为全球搜索引擎的老大,其品牌效应早就深入到全球的各个角落。从网上无老二的基本逻辑来看,我们也不应该怀疑Google的发展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