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民对谷歌说不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3日 14:26 中华工商时报 | ||||||||||
导读:日前福布斯(8月刊)发表署名Michael Zhao的文章指出,由于Google并不了解中国国情和中国网民的需求,在中国无法找到制胜策略。 最初,当Google(纳斯达克:GOOG)陷于中国政府新闻审查的压力,要求其过滤搜索结果时,曾遭到严厉的批评。其实雅虎(纳斯达克:YHOO)、MSN和中国所有的搜索服务商也都必须面对新闻审查制度。尽管如此,Google不顾这些实际情况,经常标榜自己的道德标准,公
但后来Google还是改变了策略,试图采用“打不过他们就加入他们”的方式,但也以失败而告终。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市场,这里是中国本土搜索引擎的主场。当Google还沉醉在自己的品牌光环中时,中国本土的搜索引擎百度(纳斯达克:BIDU)在2003年便开始不断升级其搜索功能,提升搜索速度,加强品牌推广并改进其服务。 2003年,35%的中国网络用户喜欢用Google,高出百度31%的市场份额。而根据市场调研公司艾瑞(iResearch)的一份调查报告,去年百度的市场份额已经飙升到57%,Google却停滞在33%。 在中国市场Google的营业收入位列第三,从2005年第二季度23%的市场占有率下滑至2006年第一季度的13%,百度市场占有率为44%,名列第一,紧随其后的是中文雅虎,现在由中文电子商务网站阿里巴巴的马云经营。另一个强有力的搜索引擎竞争对手——搜狐的首席执行官张朝阳说:“在中国,Google没戏”。 为什么审查制度对Google的伤害比百度更大?是因为本土的竞争者与政府保持了更密切的关系吗?还是Google在美国本土表现出来的一贯虚伪的企业文化在作怪? 今年4月,Google首席执行官Er-icSchmidt专程赴京,正式宣布将1月份上线的中文搜索网站google.cn命名为“谷歌”,立即招致中国网友的倒彩。一个稍显偏激的网站noguge.com举行了一次投票活动,结果17600票反对这个名字,只有1300票赞成。 一年前,Google挖来微软(纳斯达克:MSFT)公司的副总裁李开复,任命为中国区的联合总裁,他的一部分工作就是负责政府关系,结束因未经审查搜索结果而导致的持续管制。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任何结果。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高级顾问PeterLu评论说:“这表明,Google的政府关系没有任何进展”。最近在中国有传言说,李开复也许会因为Google在中国仍无起色而离开(Google对此传言未作评论)。 编者按: 另据上海《第一财经日报》报道:近日,信息产业部(下称“信产部”)发布《关于加强外商投资经营增值电信业务管理的通知》,强调境内电信公司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外国投资者变相租借、转让、倒卖电信业务经营许可。 《通知》中的禁止条文,包含了针对外资公司通过借牌运作,在境内提供ICP(因特网信息服务业务)业务的情况。由于ICP也属电信增值业务牌照的一种,因此有专家认为,类似合作可能有违规嫌疑。例如,Google的域名、注册商标和ICP牌照与国内网站“赶集网”授权使用等情况属实的话,这种合作关系就存在一定问题,甚至是非法的。 而Google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与赶集网“共用”一张ICP牌照(京ICP证050124号)。对此,Google新闻发言人强调,Google一直与中国政府保持密切沟通,并且一定是在按照中国的法律法规经营,但她拒绝透露关于Google在中国建立合资公司以及牌照问题的进展。 另据业内人士称,此次《通知》的出台也可能是信产部从今年3月对Google牌照事件调查后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