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国人网络生活日渐精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4日 08:34 深圳商报 | ||||||||||
数字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 中国网民人数突破1.23亿,对这个数字,我们很难评价它的多与少,毕竟中国有着13亿人口。可是,如果我们能抛开数字,看看网络在我们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就能发现,一个网络时代是真的降临了。
记得在网络热得发高烧的1999年9月,我国在京沪穗三地同时举行首届“72小时网络生存测试”活动,12位志愿者在一个只能以互联网与外部沟通的环境中生活72小时。三天之后,主办单位的结论是,网络生存还是童话。要不是永和豆浆主动配合了这次行动,会不会有人饿死亦未可知。 可是,伴随着2000年的网络股灾,不计成本的风险投资走了,巨大的赢利压力让网络公司迅速走上了务实之路。经过这些年的卧薪尝胆,中国人的网络生存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个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2003年掀起的中国网络公司第二轮海外上市热潮,人们发现,这些网络公司几乎都是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一些具体的服务,携程、e龙帮人订票订酒店订旅行团,前程无忧帮人找工作,金融街供大家上网炒股票。其中,携程、前程无忧已经超过了所有网下的同行,成为行业的领导者。与这些企业成就相印证的数字是,中国有2500万人经常使用网上招聘,有1500万人常用网络教育,3000万人经常上网购物。 之所以网络服务迅速进入千家万户,最重要的原因不是赶时髦,而是现在的网上服务,往往比网下服务质量更好,价格更低。比如说,网上购物,不仅价钱更低,而且信用更有保障,因为每一位顾客都可以看到店主在过往交易中的信用评分。比如说,外出旅游,在网上订机票和酒店,不仅价钱低,还能看到顾客对酒店服务的评价。比如说,网上找对象,会先做一个有上百项问题的心理测评,然后按测试结果,给你推荐契合的对象。由于网络服务的完善,消费者的知情权反而比网下更有保障。现在,消费电子产品的淘宝价、旅行产品的携程价,已经成为大家了解商家是否暴利的标杆。 当然,现在还不能说所有的生活需求都能在网上得到满足,但可以肯定的是,几乎所有的需求,都有人试图在网上予以满足。现在,许多人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做任何事情,都先上网了解一下,要么在网上就把事情给办了,要么也可以获得一些信息。与这种需求相适应的,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有一些企业试图办成两栖公司。在这里,我们无法罗列到底可以在网上办哪些事,但可以肯定的是,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就拿笔者来说,至少有两件事感觉颇为有趣,一是冲照片,由于要定期给我的父母寄小孙子的照片,我找到的最方便的做法是,把照片发给网络冲印店,用信用卡付款,然后,冲印店直接把照片寄给老人家。第二件事情是,我通过一间家政公司的网站,找了一个保姆。 由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网络化,许多与网络服务共生的进步在我们身边发生,比如说,网上支付的需求让信用卡这几年加速普及。网上下载音像制品让大家开始习惯支付版权费用。网络生存所需要的带宽让网络建设进一步加速。 作者:苗凡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