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 > 正文

MySpace点击量成老大 默多克豪赌初战告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7日 10:00 深圳特区报

  传媒大亨默多克的新空间

  5.8亿美元将著名交友网站MySpace打造成美国网站点击量龙头老大,一场网络“豪赌”初战告捷

  去年7月18,传媒大亨、新闻集团首席执行官鲁珀特·默多克动用5.8亿美元收购了美国
著名交友网站MySpace(我的空间)。此举被外界视为默多克进军互联网的标志性事件,也被媒体形容为“一场豪赌”。因为互联网对新闻集团是一个全新领域,而且交友网站虽说方兴未艾,但也面临诸多问题,前景几何不得而知。但默多克决心要把这场“豪赌”进行下去,誓将MySpace变成一个巨大的营销机器。

  就在新闻集团完成收购MySpace一周年前夕,美国互联网市场调研公司Hitwise于今年7月11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MySpace的点击量超过了Yahoo(雅虎),成为美国最大网站。

  虽说这一消息还不能充分证明默多克的选择是正确的,但至少可以说他的此次豪赌开局不错。

  日前,默多克在接受采访时说,MySpace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拥有数千万青少年用户,而青少年主导着信息消费的方向,谁赢得他们,谁就赢得未来。“我们正在瞄准最后的机会,互联网时代是传媒的黄金年代。”默多克说。

  传媒大亨的“黄金时代”

  新闻集团位于纽约的全球总部第八层楼显得很静谧,传媒大亨默多克坐在沙发边缘上,看上去像是一位两眼炯炯有神的“革命者”。硬挺的袖口,举止威严而有礼貌。一个月前,默多克刚过完75岁生日。

  “我们仿佛正在回到500年前的印刷机时代,那是一个诞生大众传媒的时代。印刷机和大众传媒的出现,摧毁了由国王和贵族统治的旧世界。同样,在我们当今世界,技术正在弱化传媒精英的势力和影响。现在,掌控传媒的是大众。”说完这话,默多克脸上露出了微笑。

  在说这些话时默多克也许没有意识到,他本人就是一个出色的“传媒精英”。他的位于纽约第六大道的办公室内陈列着各种报纸,还有一些没有声音的视频监视器。这些监视器转播的都是新闻频道,包括新闻集团自己的福克斯(FOX)和对手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

  他的办公室邻近美国国家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时代华纳公司和维亚康姆公司等多家“传媒

恐龙”。对默多克来说,只有置身于这样的环境,才能始终保持激情,也才能保持清醒。他清醒地感受到,近一两年来,曼哈顿市中心的传统媒体“恐龙谷”受到“新媒体”和数字生活方式的冲击:博客、播客、P2P海盗和手机电影等等。他们的电视观众在开始减少,股东在反叛,广告商忙于寻求与新媒体的合作。

  这是传媒大亨的另一个“黎明”。“我们正瞄准最后的机会,互联网时代是传媒的黄金时代。”默多克说。

  这句话出自默多克这样一个超级传媒大亨之口非同小可。他拥有一个市值600亿美元的庞大媒体集团,其家族成员控制了该集团近三分之一有表决权的

股票。在过去一年里,他投资15亿美元,大举进入互联网,成功收购MySpace及另外几家专门从事游戏、体育和电影的网站。

  对于互联网的发展,他还曾断言:传统的、填鸭式的、以一概全的传媒时代已经结束了。新的传媒形式是让人们:无论人们走到哪里,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他要什么,都能让他如愿以偿。这种传媒方式势在必行。

  要在网络世界举足轻重

  罗斯·莱威逊原来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体育互动传媒负责人。2005年1月,41岁的莱威逊接到默多克的约谈通知。莱威逊开始还担心是不是自己犯了什么错,甚至以为可能会被解雇,但约谈的结果让他喜出望外:默多克让他进行一项调研,课题是“如何让新闻集团在网络世界中举足轻重”。默多克告诉他:需要什么样的人,去什么地方都由他来定。

  默多克之所以对Myspace有着浓厚兴趣,是因为他认为科技会改变整个编辑、出版人的固有模式。现在是人们控制内容,甚至渠道的年代。而传统媒体最容易流失的受众是年轻人,这批受众是接受科技最活跃的一群。所以先要捕捉这一庞大的社群,为未来铺路。

  在此之前,默多克也几次在网络里试水,但都是浅尝辄止,并不是很成功。但这些尝试让他变得精明起来。到了2005年年初,Net(网络)这个字眼又浮现在默多克的脑海里。当时,Apple的iTunes正火爆。宽带正在把视频内容送到越来越多的计算机显示屏上。搜索引擎和P2P网络正在为传统广播网络的指挥控制形式敲响警钟。还有,网络广告收入每年猛涨100亿美元。所有这些都紧紧吸引着默多克的目光。

  2005年春季,莱威逊和他精心挑选的人员经过两个多月的调研,终于拿出一份80页的报告。报告认为,Yahoo或MSN式的门户网站已经过时,快速连接和搜索引擎让集合内容成为多余。宽带虽很时髦,但需要不间断地连接体育、新闻和娱乐之类的内容。

  体育,新闻,娱乐。这些东西正好是新闻集团的强项,这几块它有堆积如山的内容,有非常出色的明星,还有统计用户的专门技术。报告的结论是:速度是关键。

  报告提交给了默多克和董事会,并附有两家可供收购的网络公司资料:一家是游戏网站IGN,另一家是网上营销商店Intermix。Intermix有一个让人心动的社交网站——MySpace,它已经成了青少年在网上的聚集地。默多克看见这份报告后,很快就拿定了主意。

  MySpace,“我的空间”,这正是每个年轻人都想要的,也是默多克一直想要的。“你看,这才是生活,这才是真实。”默多克说。

  把MySpace打造成赚钱机器

  新闻集团收购MySpace后,MySpace的会员已经增加了四倍多,每个月新增注册用户达200万名。现在,用户人数在以每天28万新用户的数量增加。这是美国一个大城市报纸的发行量。每天的页面访问量已经超过了10亿。

  这些数字正是默多克期待的。因为他看好的正是这些数字和数字背后的商机。他要将这些数字转化为金钱。为了让MySpace不断成长,新闻集团在人员和基础设施方面投资了2000万美元,换掉了那些陈旧的服务器和代码等软、硬件。现在还设立了热线电话,随时接听关于网上不良行为或问题的举报。

  首席执行官德沃夫表示,MySpace有着更广阔的发展计划,将在伦敦开设办事机构,向欧洲市场扩张。MySpace还正在与无线服务运营商谈判,未来用户将可以通过手机连接到MySpace。MySpace目前拥有中学低年级和高年级两类用户,MySpace正考虑为他们提供更大的空间。

  对默多克来说,收网的时候还不到。目前,MySpace收取比较低廉的广告服务费用,客户的广告信息在网站上每显示100千,才需要支付大概10美分的费用。虽然商业模式单一,但已经让MySpace在2005财年收入达450万美元。

  增加点击率是MySpace的首要策略,也是其优势和潜力所在。MySpace是一个功能非常强大和适应性强、可改变的数字传媒平台,是一台拥有8000多万“观众”的多功能显示屏。它播放许多著名的视频节目,拥有许许多多的音乐供用户随意下载。在说英语的世界里,几乎所有的乐队或音乐人士都在MySpace网站建立自己的网页。任何人只要想引起公众的注意,他就会在MySpace上建立自己的网页。

  聚人气是硬道理。有了足够的人,赚钱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伦敦传媒咨询实验室负责人乌马尔·哈克一针见血地指出:“MySpace的挑战是要创建一个具有超效互动的形式。”简单地说,就是:有用户才会有点击。要让点击来得更快、更便宜、更可靠。这样,你就有了一块点金石,网络也就成了赚钱的机器。

  MySpace究竟能跑多远

  MySpace的示范效应,引来同业竞相抢夺。最近两年多,Facebook、Flickr(后被雅虎收购)等社交网络争相创办,纷纷进入这一新兴市场。尽管彼此的用户定位有所侧重,但都是依靠人气来获取广告,有着相似的模式。这就给尚未完全培育起来的市场,增添了许多争夺。

  即使如此,MySpace依靠先发优势,仍然走在其他竞争者前列。希望在互联网有所成就的新闻集团,发现了MySpace的潜在价值。对MySpace的收购和扶植,寄托着新闻集团在互联网领域获取更多优势的进取心,同时也有着和雅虎、微软MSN等业内巨头展开全面竞争的意愿。

  由于MySpace是一个自由开放的平台,每个人都可以建立自己的网页,发布信息,管理上的难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大。MySpace的核心价值也正好是其“短板”。用户随意设计个人页面对广告商来说简直就是噩梦。内容处于失控状态,个人发布的信息真假难辨,色情及其他犯罪由此而生。

  由此看来,尽管有着领先优势和新闻集团的资源支持,MySpace仍不能对抗一个先天性的不确定性:用户都是年轻人,他们要是有一天厌烦了MySpace的生活方式,或者被别的好玩的东西所吸引,那么,苦心营造的用户根基将要崩塌。而这种担忧,是所有的社交网络都存在的阴霾。但是,社交网络现在处于火爆,有着足够的吸引力,如果能保持后续的资本支持和服务创新,阴霾也是能够消除的。

  因而,社交网络的这一轮投资能否淘金,是否是一场泡沫,更多地系于每家公司自身的“续航”能力。特别是现在,开发更多的服务比急切地寻求盈利更加重要,因而考验更加严峻,对跑在竞争者前面的MySpace来说,也是如此。

  默多克 能否使网络更安全

  就在刚刚过去的这个6月份,该网站遇到了一起不小的官司。6月19日,一位14岁的美国德克萨斯女孩与其母亲一道向MySpace网站及其拥有人新闻集团提起了3000万美元索赔的诉讼,其理由是该网站及其拥有人未能保护该网站年龄最小的用户,MySpace开放访问政策的风险因此变得明显。这位女孩说,一位19岁的用户利用该网站引诱她来到一个停车场的公寓房,对她进行了性侵害。

  MySpace成长的“烦恼”

  自默多克以5.8亿美元重金收购MySpace后,一年过去了。就像MySpace的那些年轻用户一样,MySpace也在快速成长,但它仍需要学习如何对付社会上那些较阴暗的因素。随着有关性猎手潜伏在MySpace上的报道的不断出现,MySpace发现更可怕的是被人认为不安全。

  作为MySpace新上任的安全“沙皇”,尼加姆负责将“性猎手”拒之门外。

  为了保证MySpace“边境”的安全,5月1日,MySpace雇用了一位41岁的检察官赫曼舒·尼加姆。尼加姆的职业生涯似乎就是为这一工作做的准备。

  尼加姆出生在印度坎普尔,3岁时迁至美国斩康涅提克州,后入波斯顿大学学习。毕业后,尼加姆在洛杉矶县任检察官。其间,加尼姆将不少的团伙和性猎手绳之以法。

  针对网络引发的犯罪行为,尼加姆采取一些明确的安全防护措施,如补充监视网站的人员。但他还采取一些其他的办法,如与国家和世间的一些组织或机构联系,对父母进行教育(其中许多父母为MySpace网站所困惑),告诉他们如何把因特网的安全知识教给孩子。

  MySpace的“万全之策”

  为了保护青少年,MySpace还是制定了一些基本的安全政策,如14岁以下的青少年不得在网站上建立网页。14-15岁的孩子建立网页时会自动被设置成隐私级,只能让其指定的朋友浏览。今年6月份,MySpace又宣布了一项安全措施,开始要求18岁以上的用户必须知道14-15岁的用户的全名或电子邮件后方可与其联络。

  现在的问题是,用户在MySpace上的年龄是自己报告的。因此,如果有较年轻的用户要把自己说成是年龄较大的用户或反之,MySpace要想阻止他(她)就很难。正像尼加姆所说的:“如果你不到18岁,几乎没有关于你的情况的公开资料可查。”

  MySpace的万全之策看来只能是有绝对把握核实用户的身份和年龄。但即使这样,用户的动机是什么也无法看清。这对尼加姆来说是个大难题,而对过渡中的这个奇怪的网站来说则是一场非常关键的考验。毕竟对孩子们来说,到MySpace玩一玩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事情,因为几乎谁都知道,MySpace是一个很多人都想去玩的“我的空间”。

  美国田纳西州28岁的女体育教师帕梅拉·罗杰斯去年因为诱奸一位13岁的男生被捕并被判刑。鉴于罗杰斯在狱中表现良好,她被释放出狱。今年4月,罗杰斯再次被捕。检察官指控罗杰斯再次与被她玩弄过的男孩接触,并且向他发送她本人的性暴露录像。罗杰斯曾经在MySpace网站上发送自己的色情照片。

  两个年轻人的MySpace

  2002年克里斯·德沃夫和汤姆·安德森收购了互联网域名MySpace.com,并于2003年推出全新的博客网站。

  近一两年来,博客网站在美国如雨后春笋,发展迅猛。但是,这些网站往往还没发育完全就会被互联网巨头购并。但MySpace两位创始人却一直按兵不动,甚至口出狂言,要将MySpace做大做强,直接挑战雅虎、AOL、MSN,甚至说5-6年后市值要超越Google,成为全球第一的互联网公司。

  克里斯·德沃夫和汤姆·安德森的经营理念是,对于网络社交这样的新事物,最重要的是吸引大批量用户,获得用户的喜爱和信任,而不是急功近利。公司初创不久,他们就秉持这一信念,顶着投资商的盈利压力,开拓服务,发展用户。

  事实证明,他们的理念是正确的。从创建到现在,短短的两年多的时间,MySpace的用户群形成了几何级增长。根据美国媒体今年6月份的报道,当时MySpace已经拥有了8700万用户。

  为什么MySpace如此受人追捧?原因在于它迎合了互联网时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需求。MySpace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所有内容都由用户提供,这种将社会化和个性结合起来的新体验对青年人形成巨大的吸引力。

  在MySpace上,你可以登录朋友的博客与之约会,可以建立自己的网页、更新自己的贴图,可以获取即时讯息、电话摄录上载、MP3、录像片断,通过电脑扬声器听iTune音乐,可以通过即时通信软件和多个朋友聊天,交流他们认为“酷”的东西,以及体验流行文化。这种网上生活正是千百万美国年轻人正在经历的共同体验。它甚至引起部分年轻人生活习惯的变化,比如见面不再问“你的电话号码是多少”,而是更热衷于问“你的MySpace是什么”。美国《商业周刊》由此写道,时下的年轻人是“MySpace的一代”。

  MySpace成功建立起交流平台,吸引了为数众多的用户,也招来广告商投放广告,网站也就拥有现实的商业价值。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77,000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