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网游人才今后别做寄生虫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2日 17:22 法制晚报 | ||||||||||
本报特约评论员 李克杰 新闻提示 今天上午,海淀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研发、经营网络游戏“外挂”软件而涉嫌侵犯著作权的刑事案件。据悉,这在全国尚属首例。
近年来,迅速繁荣的网络游戏市场,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催生了一种“寄生虫”大量繁殖,这就是网络游戏外挂。 “外挂”,是一种用来修改、破坏网络游戏设计与结构的恶意程序,其实质就是通过与正版游戏程序的挂接,可以让游戏玩家不必花费太多的费用迅速提高游戏水平,这对于网络游戏商来说无异于“营养流失”,使其在投入巨额研发资金后,得不到应有的利益回报。 外挂的侵犯著作权性质,注定了它对社会和网络游戏产业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从微观讲,外挂的泛滥将损害网络游戏的研发后劲,直接威胁网络游戏产业的健康发展;而从宏观讲,外挂的泛滥将严重挫伤国家的科技创新力。因此,依法打击网络游戏外挂,清除网络游戏“寄生虫”,不仅是网络游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保护国家创新力,引导人们把创造力用到正道上的需要。 笔者认为,外挂的泛滥,既有执法不严、打击不力的因素,也有错误观念的影响。在我国网络游戏“寄生虫”已形成畸形产业的今天,现在才出现全国首例因研发、销售“外挂”而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似乎有些迟了。这说明,我们打击网络游戏侵权的力度还有所欠缺,还无法通过严格的执法和司法把人们的创造力引导到正道上。同时,一些人思想上存在的研发经营外挂赚钱并不违法更不犯罪的错误认识,不仅使众多的游戏玩家喜欢外挂,而且还有不少人士潜心研发和经营,形成了一条龙式的外挂产业。 其实,把创造力用到正道上,有着极为广阔的施展才能空间。游戏产业报告显示,目前全国游戏产业人才缺口高达60万,需求量最大的是设计、开发等核心类人才,缺口高达20万左右。一些单位给一名优秀的游戏设计师开出了高达30万元左右的年薪。 我们希望这个案件能够对非法研发经营外挂者产生巨大的警示和震慑作用,也希望对各执法司法机关加强相关领域工作起到巨大的示范作用。一句话,不能让网络游戏“寄生虫”再继续寄生下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