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 > 新浪科技评论空间专题 > 正文

葛剑雄:国学大师评选不应混淆概念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2日 02:25 第一财经日报

  这次活动最大的缺陷就是目标的不确定,或者说主持者故意混淆概念,客观上造成对公众的误导

  葛剑雄/文

  由国学网、百度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研究院发起,在网上投票评选“我心目中的国学
大师”的结果已经揭晓。尽管争议尚未平息,但我认为还是应该从积极方面予以必要的肯定。在另一篇文章中我指出,从国学逐渐恢复到它应有的地位,从普及国学与国学知识等方面看,这次活动无疑是有益的。即使带些商业性质,只要不影响活动本身和评选结果,也无可厚非。

  其实,这次活动最大的缺陷就是目标的不确定,或者说主持者故意混淆概念,客观上造成对公众的误导。本来,在国学网发布的评选办法写得明明白白,是评“我心目中的国学大师”,但在同一份办法中却又使用了“中国影响最大的国学大师”和“全球华人心目中最具影响力的10位国学大师”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根据常识,任何评选都必须有一个评选者都认同的、大致统一的标准。但是到目前为止,对什么是国学,谁是国学家这两个基本概念,就是在国学界内部也无法统一,这从专家的推荐和有关言论中就不难看出。譬如鲁迅,好几位专家的推荐名单中都没有,评选结果出来后,有的专家也坚持否定意见;又如有的专家指出,某人未被评上是不应该的。专家中并没有否定鲁迅的学问和贡献,有分歧的只是标准。如果只是评“我心目中”,那么只要根据“我”的标准,最后的结果也只代表投了票的“我”们。但一旦成了“中国影响最大”,甚至“全球华人心目中最具影响力”,那就不得不面对这样的质疑:投票的150万人的选择能显示“中国影响最大”吗?他们能代表“全球华人”吗?

  本来,这样一次公众性的活动是不必承担如此严肃的结果的,也承担不了。就是世界上最重要、再权威的奖项,也只能代表评委们的意见。评选的过程虽然保密,评委的名单却是公开的。如最具权威的诺贝尔奖,根据什么原则提名,谁有资格提名,最后是由哪几位评委评出来的,都是公开的,所以结果代表谁的标准和立场,公众都了解。但参加这次评选的150万人是由哪些人构成的,年龄、阶层、文化程度、地域的构成如何,恐怕连主持者都无法知道,那么怎么能代表“全球华人”呢?有报道称,投票者至少看过一本国学著作,但谁能证明这一点?难道网上投票前做过资格审查吗?而且,连什么是国学都没有统一标准,哪本书算国学著作呢?如果以鲁迅是国学家为前提,鲁迅的书该是国学著作了吧?但如果看书者恰巧看到了鲁迅骂胡适的文章,读了该书的投票者岂会再将胡适投为“十大”之一?

  从专家的构成看,似乎也没有严格的标准,专家之间在学术背景和水准上有较大差距,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像是按既定的要求挑选的,有的专家从事的专业离国学距离甚远。50位候选人的确定与专家推荐的关系究竟如何,也没有作出说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让公众相信,由此评出的10位“国学大师”就是“中国影响最大”,在“华人心目中最具影响力”,岂不起了误导作用?如果将这一结果解释为主办单位或参与的顾问、专家们的学术定论,对国学的存在和发展更是有害无益。

  我这样说并非对这次评选的苛求,只是要求将评选结果定为“网友心目中的十大国学大师”,或国学网评出的“十大”。那么即使谈不上功德圆满,至少也可以说是实事求是了。

  (葛剑雄 著名学者

复旦大学历史学教授)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