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 > 正文

四技术大腕本月空降Google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0日 06:33 北京晨报

  继续对中国放权

  随处可见的毛绒玩具、办公区里的帐篷、前台旁的球案、休闲打扮的员工,Google中国总部毫无高科技信息。这无拘无束的工作气氛,让李开复感到愉快,他最近唯一不满意的是外界那无休止的传言。

  记者:网上最近传言很多,列举了种种迹象证明你要离开Google?

  李开复:看看报道的源头,完全是无名无姓的人,在无名无姓的传媒上引用着无名无姓人士的话,作出我要离开的结论,实在是很可笑。

  记者:那你感觉自己会在Google待多长时间?

  李开复:我不会离开Google,总部也没有任何计划让我离开。

  记者:但Google创始人此前表示要重新评估你推行的google.cn计划。

  李开复:那实在是媒体的误读。创始人Brin的原意是Google的全球评估随时都在进行,中国也不例外,结果居然被媒体理解为“Google要退出中国”。需要强调的是,Google对中国的政策从未改变。

  记者:传言这么多,起码说明Google目前在中国市场遇到了严峻考验。

  李开复:我们的CEO已经表示,要更大程度地放权给中国团队。对我而言,就是中文网站产品的开发、技术都由中国团队负责;对周韶宁(Google大中华区总裁)来说,是指市场、销售将拥有更多的本地决策。

  记者:Google进中国大半年了,你给自己打多少分?

  李开复:95分,周韶宁也是如此,这也是总部给我们的打分。我们兑现了此前作出的所有承诺。

  记者:把大科学家请到中国的事情进展如何?

  李开复:本月可以公布的有四个人。简立峰已加盟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台湾分所,他是中文搜索第一人;多媒体与机器学习方面的世界级专家张智威月底会加盟Google中国;前微软技术专家刘峻和邸烁也将到Google中国来工作。顺便透露一句,我们将在上海再开设一家研究院。

  记者:北京、上海、台湾,Google在中国有必要开三家研究院吗?

  李开复:Google是一家追逐人才的公司。有些专家习惯上海,也有些人喜欢北京,Google只好如此安排,三家研究院目前还是有分工的。

  微软的限制已失效

  单纯的人凑到一起,必然让公司显得单纯,从纯粹的商业角度考量,科学家云集的Google经常干一些傻乎乎的工作,比如那不赚钱的图书搜索。可李开复却非要把该业务优先搬到中国。

  记者:在学术搜索之后,Google今年在中国还要推什么搜索产品?

  李开复:图书搜索。全世界每年有十几万种书出版,恐怕有同样多的书在绝版,我们想让人们能很方便地找到它们。

  记者:做图书搜索是个力气活儿,合作伙伴是谁?

  李开复:在全球,有上万家出版商跟我们合作;在中国,跟我们合作的出版社又多了两家,它们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与中信出版社。图书搜索是力气活,但也有创新,Google甚至还专门发明了一种“翻书机”。

  记者:你现在能讲搜索业务了?前东家微软对你的工作限制已经过期了吗?

  李开复:我现在没什么不可以讲的了。

  晨报记者 张黎明 张旭光

  前微软精英加盟Google中国

  对人才的追逐,Google有一种狂热的痴迷,李开复恰恰也有同样的兴趣。中国台湾的简立峰——最早做中文搜索的技术天才,李开复在微软的时候就挖过他,当时没能得手,到Google后总算成功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250,000篇。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