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 > 新浪科技评论空间专题 > 正文

小刀马:MSN白领化的精明和无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9日 11:59 ChinaByte

  作者:小刀马

  对中国网民来说,知道MSN的多吗?不多,真的不多,笔者周围的大多数朋友并不熟悉这个软件,但是对QQ却耳熟能详,即使是五、六十岁的老年朋友居然也有自己的QQ号码,这说明了什么?值得思索。不过,笔者的网络朋友中,尤其是一些IT朋友却无一不使用MSN,面积波及也相当广。当然,多数都是工作需要,聊天者居少,难道这就是MSN赖以生存的白领
基础?其实,QQ所表现出来的商业气息也越来越浓,其TM的发展就是一个明鉴。MSN生存的基石是不是能一直牢靠下去,还真的很难说,尤其是垃圾链事件出现之后,人们对MSN的安全隐患也越来越重视了。

  落地一年后的MSN如今在中国市场的触角伸得更广了,如果说一年前MSN落地中国通过与9家本地互联网公司合作迅速进入中国市场的话,那随着物似人非,一些合作者退出了和MSN合作的阵营,而新的涌入者当然是看中了MSN还存在的人脉资源,毕竟在中国的IM市场,虽然MSN远逊色于QQ,但还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还具有一定的人气。

  近日,MSN宣称再增加5个新的频道,并宣布自身定位为“白领门户”。此次MSN中文网新推的5个频道分别为读书、交友、数据、社区和汽车,其中,读书频道与红袖添香合作,交友频道与世纪佳缘合作,数据频道与易观国际合作,社区与奇虎合作,汽车与che168合作。之前,大家都知道社区与汽车频道的合作伙伴是猫扑和人来车网。不过,这两家合作伙伴已经退出了和MSN的合作。

  据悉,MSN认为自己落地中国寻找合作伙伴的模式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MSN中文网总编刘书在对过去一年进行评价时表示,从收入、点击率(pv)和用户体验三个方面看,MSN在中国已经达到了总部的预期。为此,微软已经增加了对MSN在中国的投入。“投入至少是原来的两倍”,刘书说,中国市场也成为微软互联网策略中的重点。据了解,去年的这个时候,MSN中国在微软全球策略中,还处于“基础市场”级别,而现在已经提升为全球最重要的四个市场之一。

  显然,中国市场的庞大是微软进行网络化布局的一个关键所在,不过是不是由于微软今年开始已经计划在网络方面进行大的投入,MSN中国是作为一个“均等”受益单位获得进一步的投入呢?毕竟,中国的网民早已突破一亿用户,未来的发展潜力不可估量。不过,因为MSN的发展和Live势必会有品牌冲突的矛盾,如何合理地解决这个问题?MSN事业部大中华区总监罗川表示,未来这两个品牌并行运营。我们担心的是,这种并行运营的策略是不是合适?会不会顾此失彼?

  罗川表示,MSN将坚持与合作伙伴共同构建网站内容的合作模式,在未来一年里,MSN中文网站合作伙伴的数量将增加至20个。据了解,还将推出的频道包括招聘、旅游、

星座、教育、时尚等。从现有的内容组织结构来看,MSN只有一半的内容为纯信息资讯,如娱乐、体育、财经、汽车、数码、读书等。另一半内容则为各种针对白领用户的实用服务:购物、交友、英语学习、图铃下载服务。未来一年间,MSN将更侧重于加强实用信息的服务。

  但是,实用信息服务并不是MSN一家所独有,其实在单纯的一些领域,网络上都有相应的佼佼者。即使和MSN合作的一些网站也不是各自领域的出类拔萃者,当然,微软这种合作模式还是很精明的,避开了一些政策方面的因素。正如互联网专家吕伟刚所言:“MSN进入中国,一方面就是用中国人喜欢结盟这种方式来进入中国;另外一个进入中国的方式,避开了许多政策上的麻烦,现在无论是google还是雅虎都碰到这样的问题,但是MSN却没有碰到。”不过,这种合作模式也过于单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管理学院副院长吕本富表示,“MSN通过上下游的合作方式把互联网整个生态给贯穿起来了,但MSN现在的合作方式还比较单一。”一些环境其实MSN自己是可以做大的。

  MSN不愿意自己做,单纯地靠结盟是不是长治久安的发展之策呢?难道这种模式能一直生存下去吗?MSN的流量带给合作网站一些实惠,但是如果合作网站自己的流量上去之后,还需要MSN提供的基础吗?猫扑从MSN中撤出说明了什么?以后是不是还会有不断地退出合作者?MSN已经出现垃圾链了,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业界的质疑,更何况Live马上就会横空出世,MSN的发展前景究竟如何演变呢?当MSN落地中国两周年的时候,或许许多疑问都会迎刃而解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