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我国公民个人信息被泄露相当严重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2日 09:34 南方日报 | ||||||||||
不久前,中国青年报与新浪新闻中心联合开展的一项有4003人参与的调查显示,39.8%的人经常收到电话、短信或者信件:确实是找自己的,但自己从未给这些机构或者个人留过联系方式;53.7%的人表示只是偶尔收到,表示从未收到过的只占6.5%(《中国青年报》6月5日)。 “你不认识他们,他们却对你了如指掌。”无怪乎越来越多的人感叹,自己就像生
自从搭上网络的快车,“个人信息安全”就变得更加不确定。据报道,有一家号称拥有9000万人资料的“搜人”网站上,只要简单地输入人名,与之相关的电话、住址、工作单位、联系电话、MSN、QQ等立即显示在网页上。记得美国一位参议员曾说,在这个信息社会,私人生活正在成为市场上待价而沽的商品。 个人信息被泄露不仅干扰了许多人的生活秩序,甚至个人财产和生命安全也受到威胁。在2001年,美国发生一起命案。少女埃米被一素不相识的男子枪击致死。凶手在案发之前从未见过死者,只是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一直在网上跟踪她,并获知其工作日程和日常习惯,最后在埃米下班途中伺机杀害了她。 在我国,民法通则中虽然也有关于个人隐私的条例,但要真正利用起来却并不容易。这些条例不仅个别、零散、抽象,在现实中缺乏可操作性,而且,旧的法律系统在信息时代层出不穷的新问题面前,也已经漏洞百出。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方面的滞后,甚至成为西方国家设置贸易壁垒的又一个借口。某纺织企业老板在欧盟国家搜集客户信息时,就曾遭遇到了类似的阻止:“你们(中国)没有个人信息保护法,(我国)客户资料面临泄露的风险。”到目前为止,德、法、英、日等50多个国家都制定了个人信息保护法。 可以说,个人信息缺乏法律保护不仅存在“侵犯隐私权”这样的内忧,甚至招来“贸易壁垒”这样的外患。尽管这两年来“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呼声很高,但仍没有被列入立法计划。市场经济也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信息服务,就必须以法律为基础,否则,个人信息会有被扭曲、异化的危险。 林金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