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成功秘诀:头文字A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9日 12:02 竞报 | ||||||||||
现在是2006年6月3日13:10。这篇文字也许是世界杯之前我写下的最后一篇“闲篇”。 请注意,这是一篇关于博客的学术性与探讨性文章。作为国内最早在传统媒体上开辟博客评论专栏的在下,只想从理性与实际的层面上探讨一个“博客神话”的产生。至于可以或者能够揭示出什么,一方面取决于我分析的功力,一方面也取决于阅读者思辨的能力。
Acosta是谁?按照新浪的定义,是“第一位千万草根博客”的博主。以当初知名度论,此人的确具备“草根”最基本的属性———“无名之辈”;但显然,其自身及其博客体现中,同时又拥有着太多太多与普通草根的差异,我们姑且将其称为“非典型性草根”。 这种“非典型性”简单概括有以下几点: 1.不是每个草根都有其相对流畅的文笔; 2.不是每个草根都有其相对清爽的外表; 3.不是每个草根都有其极其小资的生活条件; 4.不是每个草根都有其格外吸引人的神秘感; 5.不是每个草根都有其不露痕迹的包装策划…… 请注意,他并不是新浪博客的第一批开博者,甚至不是第二批、第三批,其开博的时间是2006年3月7日,那个时候老徐的博客刚好突破1000万。举国媒体对徐博客的集中炒作缔造了新浪名人博客的一个高潮,每天都有数十万刚刚知道博客的人登录新浪博客首页,他们首先点开的应该是徐静蕾或者韩寒的知名博客,之后他们的目光将转移到首页右侧的“热点博客检索”,想看看还有什么人在这里开了博客。在这个按照英文字母由A到Z的名单中,他们第一个看到的名字正是———Acosta! 我们想象一下,假如是我们自己突然在一个中文网页看到了这个英文名字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奇怪?好奇?不论是两者中哪一种,相当一部分的人顺手做的一件事恐怕就只有:点开。 我无法判断其英文名字是否就是拉丁风格的“A-costa”,但我敢肯定的是,如果他的英文名字是“Zidane(齐达内)”“Zambrotta(赞布罗塔)”或者“ZeRoberto(泽·罗伯托)”,其现时博客的流量不会是1000万,也许是100万或者10万。于是,A-costa的博客在最初单篇点击量平平的情况下却拥有着极大的首页访问量,其中的原因就是他姓:“A”。 带着奇怪和好奇点开Acosta的博客之后,人们看到了一些类似生活照的艺术照以及一些淡雅流畅的文字,男人们也许就此走开了,但大部分女性读者应该得到了瞬间的感官刺激以及感觉享受———与老徐博客的图片和文字有着类似的情形,“男看老徐”多半注定了后来的“女看A哥”。 很多人也许没有留意到一个博客广泛传播的渠道———MSN或QQ上的地址链接。比如,当一位公司前台小姐闲在中偶然点开了Acosta的博客,至少那些养眼的照片会让她感到满足,一分钟之后,她就可能将Acosta博客的地址发给在MSN上的几位、十几位闺中密友,然后就是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这种相对隐秘的图文传播方式在年轻女性上班族中早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了,我可爱的小姐们,是吧? 存在即合理。没有什么不能接受的现实。只是对于真正的草根而言,你需要同时接受两个事实:第一,有一位“草根博客”的点击超过了难以置信的1000万;第二,你永远不要幻想自己能成为下一个流量突破千万的“草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