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 > 新浪科技评论空间专题 > 正文

Google出招醉翁之意不在酒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7日 10:25 eNet硅谷动力

  作者: 大愚

  【eNet特约评论】去年底今年初业界曾流传Google将推出自有操作系统与浏览器的消息,Google一直没有明确否认,考虑到当时微软与Google之间的紧张关系,即使否认了也没人信,一时没有下文,但最近却得到Google准备推出基于Web的电子表格与文字处理的消息。 

  今年3月,Google收购了网络文字处理软件厂商Writely,近日还将推出一款基于Web的电子表格应用。据有关资料表明,Google电子表格和Writely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同微软Excel和Word软件类似,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Google电子表格与文档,且无需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安装任何软件。 

  业界不少人士甚至包括国外著名分析人士都认为Google此举是“继续向微软的传统领地发起冲击”、“这两项免费服务的推出,意味着Google将通过Web服务向微软的传统优势领域发起挑战”,大愚认为产生这样的认识是对Google真实目的曲解,没有充分地认识到Google公司的本质及一切成就都是建立在互联网资源上,如果互联网资源没有这么丰富,Google的作用及价值都体现得不会象现在这样充分。

  其实Google此举明显地具有醉翁之意,其目的不象业界所认为的那样“意在微软,向微软发起挑战”,而是引导用户把原本保存在本地机上的一切资料都放在网上,网上资源越丰富,Google的价值就体现的越明显。君不见,Google不是一直想方设法与不少国家

图书馆联系,组建电子国家图书馆吗?Google所做的这一切看上去是为互联网用户着着,其实是为自己着想。试想如果互联网资源不丰富,或到处充满着垃圾信息,用Google搜索时搜到的全是垃圾信息,Google的价值体现在何处?

  大愚猜测到这两款应用很有可能还会象Google的其它产品一样以免费的方式推给用户,且还有可能被Google当成其庞大广告商网络的广告分销的渠道,但是采取的方式肯定比Gmail要隐藏地多。

  从商业的角度说,Gmail可以说是Google比较失败的一个产品,Gmail推出之后为Google创造的利润并没有那么多,反而引起了不少人对Google的质疑,不但没有Google预期中的好评如潮,反而还引发了Google的信任危机。

  Gmail之所以会遭到如此待遇,那是因为很多人都感觉到Google可能偷看了他们的私人邮件,侵犯了个人隐私。当时世面上大部分邮箱的容量只有10M左右时,Gmail一下子推出具有1G容量的免费邮箱,让业界哗然。但是Google把Gmail当成广告的分销渠道,利用Google的关键字技术,在用户的电子邮件旁放置广告。客观地说,那时在通过免费电子邮箱发出的电子邮件里放置邮件并不是不普遍,用户们对此也习以为常,认为这是使用免费邮箱必须付出的代价,可是与一般在电子邮件中放置广告不同,Gmail中的广告内容与Gmail的电子邮件内容太相关了!例如如果两位同学通过Gmail相约爬

泰山,并提到想购买旅行背包及一些火腿肠,那么电子邮件旁的广告就会是有关旅行背包及火腿肠的广告!

  是不是有点太可怕了?用户的第一个反应就是Google看了我的邮件内容才放置了相关的广告,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这只不过是Google的关键字技术中的语法分析技术使然,但是用户产生了这个认识之后,Gmail就给Google找了不少麻烦。对于Google电子表格和Writely文字处理软件,Google 绝对不会愚蠢到犯同样的错误,绝对不会在电子表格文档或办公文档旁放置相关的广告,也许他更关心的是文档的内容。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Google电子表格没有一步到位,据有关资料表明,电子表格服务还只是一个简单的早期版本,缺乏一些高级功能,例如创建图表,或者在一个电子表格内拖放数据。按照一般市场常理推测,在推出与市面上已有的某个软件类似软件时,必须在功能上做到“它有我也有,它没有我也有”才行,可是Google没有按这个常理出牌,技术上对Google来说肯定是太大的问题,也许更多是想试探一下用户的反应吧?想试探一下基于Web的电子表格能否跨过个人隐私心理关吧?

  坦率地说,基于Web的软件应用有其本身好处,如数据不易丢失。如大愚自身曾因重新安装机器时由于没有想到备份好友电子邮件地址曾多次出现丢失的现象,但是使用163.com的基于Web的电子邮箱管理界面后,大愚把所有的电子信箱都存在163.com里,不论在何地、何时只要能上网就能知道好友的电子邮件,也不需担心电子邮箱丢失。但是大愚还是担心我好友的电子邮件地址会不会被泄露。

  另外电子表格的数据比一般的文档的数据敏感性要强一些,Google也可能想到这一点,因此Google推出基于Web的电子表格应用时,也有所保留及保守。Gmail的教训并不遥远,因此Google在推出基于Web的电子表格应用有所顾忌也是正常的,目前Google也只处于“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的阶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