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 > 正文

专访PCPOP创始人李想:80年代的行动哲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5日 09:55 IT时报

  IT时报/温运娟

  他使60年代人感到恐惧,他是70年代人的压力,是80年代人的偶像——不,在他的拥趸者中有小到小学六年级的少年,也有年近花甲的成功台商,还有一个50年代生人来Email说想在人生谢幕前加盟他的公司,最后一次奉献自己拼搏的豪情。

  他叫李想,1981年生人,是PCPOP网站的创始人、CEO。月前,被《中国企业家》和央视二套《对话栏目》一期节目推上了他25岁人生的一个小小巅峰。PCPOP因为这两家媒体的关注而导致流量一下子增长了一倍。

  小目标成就大事业

  5月最后一天的上午11点,记者穿越北京叫卖者的包围走进位于鼎好大厦十层的PCPOP的办公室,李想还没到,因为他去带领河北电视台的编导拍他的新办公室去了。

  这是一间被充分利用而导致拥挤的办公室,灯光很亮,但总令人感觉不够整洁和气派,如同一个有性格但不怎么修边幅的刚毕业的大学生。李想的办公室里还挤着其他三个高层,接待我的是主管公司内外部宣传的另一位高层,无一例外,他们年龄都比李想大一点。

  我一直认为,大多数30多岁的有经验的主管是最有价值和潜力的人,想发财更想发展,他们更换工作等于更换老板,加盟哪家公司就是决定投资哪个老板。李想这个80年代出生的人,有什么魅力吸引70年代的人为之奔走?

  五分钟后,穿着条纹短袖衬衫和牛仔裤的李想回到了办公室。采访就在他几分纷乱的办公桌前开始。

  观察80年代的人是一件困难的事。在80年代的人还是一个卵子和精子结合细胞时,新中国的第一代企业家正穿着大棉袄窝在各地科研院所里研究国内的政治形势,观察着中国的改革是否可以让他们压抑了十几年之久的人生有最后一次喷发的机会。没有第一代和第二代创业家先抑后扬的人生际遇,从写文章的角度来说,李想的创业动机不是故事,乏善可陈。

  李想称自己的创业动机很单纯,是一个出发点很小的目标:“我只是想每月能有2到3000元的收入。我很快做到了。2000年,我就想把网站商业化,我也做到了。2003年,我想赚更多的钱,在

石家庄不行,我就到北京了。想过把网站卖掉,但是舍不得团队,就又开始想上市。”

  李想在自己的博客里嘱咐80年代的人要早早确定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他认为这是他取得“阶段性成果”(这是他博客中对自己的评价)的基础。

  我不在乎别人的评价,但我学会观察自己

  李想很真实。身高一米八三,瘦高,笑起来眼睛眯眯的。李想的高层拒绝评价他,让记者自己去观察。那么,李想如何评价自己?他希望年长企业家以及同龄人如何评价他?

  略略思考之后,李想给出对自己的评价:“我是一个善于思考和总结的人,我是一个行动力很强的人。”但是,“我真的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李想的眼睛眯眯起来:“我想这是80年代的人共同的特征。想了就说了,想了就做了。不关注别人想什么。”他承认,80年代的人不会像70年代及以前的人那样,善于体谅别人。“但是,各有好处。70年代的人,对一件事可能想很多东西,想到最后他就不做了。”

  媒体对80年代企业精英报道的态度报道给李想触动很大。由于大多数人对80年代人的性格持否定态度,因此他很想极力为同龄人辩解,不论是在博客里还是在后来的所有采访中,他都希望人们看到新生一代身上行动迅速、勇往直前的优点。

  过度关注自己的想法曾让李想损失不小。他总结说:“从创业到2003年之间,我不听别人的意见。别人有建议的时候,我就极力说服别人承认我的想法是对的。这造成我跟员工沟通不畅,我的想法也执行不下去,当时的公司就是‘一盘有凝聚力的散沙’。我反而成了公司发展的瓶颈。当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我开始改变自己。放弃了即时通讯工具软件,开始跟员工面对面谈话。即使是那些我不喜欢的人,我也强迫自己去跟他沟通。学习体谅别人,发挥别人的能量。”

  此后,在李想给我介绍PCPOP网站底层结构与其它相同类型公司的网站结构上的差异时,一再表示:“这些结构都是他们自己想好的,自己做的。”李想很注重引导人们相信,公司的很多细小的举措都是员工自发的。因为他一直认为应该对人不对事,领导者需要解决的就是员工的意愿问题,而不是具体的行事方法。

  让李想得意的网站结构可以这样描述,一个产品就是一个网站,里面有有关该产品的新闻、报价、论坛,同类或者是同价位产品的比较及比价。这一架构需要底层数据库设计上的支撑。据他说PCPOP的员工为了这个架构已经花了三年的时间来改革。因此,尽管产品报价网站是令人无奈的“红海”,但是从底层改起还是需要一个网站花费大量的时间。因为熟悉网站的人都知道,每次系统的改革都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旧有文章数据的丢失,更有Google、百度搜索引擎流量导入上的损失。

  现在的李想学会了“观察自己”,“我把观察自己变成了本能。”李想说:“尽管我有时候还是沉浸到处理事务的具体细节中,但是我大部分时间都能够跳出自己来看待这个事情。”这对于一个执掌着100多人团队的年仅25岁的年轻人来说,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思维习惯。

  李想最近参加了几个都是前辈企业家的聚会。“我跟他们的沟通也没障碍。”李想说。在新锐人物评选的聚会中,他成功地让一群年逾50的老企业家摘掉面具,跟他一起高唱“喜刷刷”,“连他们一脸严肃的

保镖最后都坐在椅子上微笑了”,说到这里,李想的眼睛又眯了起来。“我们80年代的人嘴里说什么心里想的就是什么,不用再猜我背后的意思了。”李想总结说。

  80年代生人的智慧

  尽管他已经受到了良好的公关培训,极力在用贴近上几代人的价值观的语言模式表述自己的观点,但他还是没有学会在媒体面前表演和给自己脸上贴金的所有把戏——他很少用故事来佐证自己经历过的一切。

  下面的故事是他无意中说出来的。李想公司里有一个出色的老程序员。“你想象不到他有多能干。我们所有的社区程序都是他一个人开发的。他也是我们公司最早的几个员工之一,当时他年龄很大了,也不会很多技术,给我们的技术副总做下手,但是他特别认真,跟着学。有一段时间他离开公司了,因为有竞争对手挖他,给他很多承诺,去了之后什么都没兑现,他觉得上当受骗了,最后他又回到公司。现在,他特别踏实。有什么新技术就赶紧去学。”李想没有把这个故事当作是PCPOP拥有巨大吸引力或者是对待“背叛者”很宽容的佐证。

  李想算不上企业家。能够被称为企业家的人都有一套以某些哲学基础支撑的管理思想,他没有。他不知道如何制定一个能够凝聚和感召更多人的企业愿景,不知道如何更加有效地把自己的思想宣贯并且内化为员工行动指南,不知道如何更加系统的考核每个部门……他不知道的事情还很多,目前的李想还仅仅是在寻找更加有效执行的方法。

  每当记者的提问正好困扰李想时,他就会说:“这是我们正在面临的一个问题。”李想知道自己办企业会遇到很多问题,他都处变不惊地计算在自己的成本之内,并笃定自己一定能解决问题。这种心态大概也是80年代人与生俱来的气质——不担心,不惧怕,不瞻前顾后。

  李想不掩饰自己的缺点,拥有足够自省的能力,而这一点也正是他能超越80年代人弱点而最终成功的基础。作为企业家,他还有大把的错误要犯,但也有大把的时间来弥补所欠缺的一切知识和经验。

  假若就此判定李想只有行动力没有高深的智慧,我们一定会错。一位70年代人讨论加盟PCPOP时,表示自己因深恶痛绝公司政治而找到PCPOP,李想表示不允许这些怪癖在公司里存在。“说白了,我想让公司有‘公司政治’就会有‘公司政治’。”李想说到,而PCPOP还没有大到需要公司政治平衡的时候。

  后记:

  李想在其个人博客里描述的他取得目前阶段性成果的几个关键词,的确是他目前全部行事的指导思想:有方向、有目标、有意愿、有方法、有毅力,观察自己。

  他坚持认为一个应该较早地定下自己的方向,并坚持认为很多人的不成功就是因为总是不停地更换目标,“换目标来躲避没有达成目标的责任,这会形成习惯。”他评论说。

  做李想的员工不会太舒服,总是有更高的目标在前面等着你。他坚持认为,当人觉得很舒服的时候,就会像猪一样,离挨宰的日子不远了。他为此还写了一篇博文,但因为会引起误解而删掉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770,000篇。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