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 > 大话IT专题 > 正文

网络健身:把车骑进互联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3日 15:17 经济观察报

  本报特约记者 李孜 北京报道

    欧阳儒华是北京自行车协会崇文区队的队长,今年58岁。每个周六,他都要和他的队友骑上自行车出去跑个200公里,每年,他的车轮会碾过5000多公里。

  但毕竟周末时间有限,欧阳儒华和他的队友们只能在京郊转悠。现在,也许他们可以
走得更远。此刻,他骑在一辆特殊的自行车上,不用出门,他可以沿着青海湖转圈,或者观赏宝岛台湾的美丽风光,如果阿姆斯特朗愿意,欧阳儒华甚至可以同远在法国的他比比谁骑得更快。这种新型的自行车叫网络健身车,而使用这种车进行的比赛,就叫网络体育大赛。

  健身+互联网

  用陆远大的话来说,今年4月25日开始的“北京·2006国际网络健身车大赛”是“世界上首个网络体育大赛”。陆远大是本次网络体育大赛的发起人,从最初接触家用健身器材到成为“全世界首个网络体育大赛”的组织者,他用了17年。

  在1989年之前,陆远大从事的是文件柜的买卖生意。1990年亚运会在北京举行,带动了一批新兴的产业,家用健身器材就是其中之一。陆远大所在的单位开始从事家用健身器材生意,那时候,台湾的家用健身器材在大陆大行其道。

  大陆的家用健身器材业在1993年开始了第一次浪潮,并且在1995年政府推广全民健身时迎来它的发展良机。现在风行的跑步机就是那时候在全国市场迅速铺开的,陆远大回忆说:“那时候光是生产跑步机的,北京就有20多家,全国则达到数百家。”

  但在这些企业当中,能够存活到现在的屈指可数。陆远大在1997年创办的体之杰公司是少数存活企业中的一个,他们一开始主打家用健身器材。“在中国目前的家用健身器材业,我们发现,客户做一个少一个,这是现实。”陆远大说。后来,他们把重点转向路径器材,也就是我们经常在小区公共场所看到的健身器材。这类器材绝大多数是政府采购,在这一行里摸爬滚打多年有了一定人脉的陆远大占据了国内不小的市场份额,2005年,他们的产值为8000万元,其中,北京市场占据了他们销售额的一半以上。

  1999年,互联网在中国迎来它的第一次浪潮,陆远大认为,互联网发展到现在已经初步成熟,这时候,他有了新的想法:“互联网发展得比较成熟,健身器材业也是,所以就想着怎么把这两个行业结合起来,不用什么革命性的,只需要把两者较好地结合起来就行。”这种想法催生了后来的网络健身车。

  同一般的健身车不同,这种健身车在车把设有感应器,可以测人的心跳,以防运动时心跳过快;同时在两个手把之间设有码表,用来显示卡路里、路程、速度和心跳;码表下装有芯片,这也是网络健身车的核心。用户踩踏自行车时,芯片处理数据,并把信息通过红外线发射到电脑端的USB接口,再通过相应的软件支持,就可以直接通过踩踏来控制电脑里的游戏,比如

极品飞车和盛大开发的网络疯狂
赛车
等游戏。

  陆远大认为,同传统健身车不同,网络健身车有游戏功能,可以提高人们健身的兴趣;同传统网络游戏不同的是,网络健身车通过踩踏自行车,属于运动范畴而非传统的网络游戏。

  找

蛋糕

  陆远大寄希望于网络健身能成为网络时代人们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他认为互联网时代已经由资讯时代转向功能时代,但是网络健身是不是一项能被人接受的功能,现在还不得而知。

  在体之杰自己设计的游戏场景中,记者发现了赛道边的广告牌只有孤零零的两个企业的身影。“3000块钱,就给他们了。”陆远大说完自己都笑了。虽然贵为“世界上首个网络健身大赛”,但显然人们现在还不能确定它能有怎样的商业前景,因此“许多企业仍在观望,比如红牛,比如盛大,比如民生人寿等三家保险公司……”网络运营商、运动饮料、运动保险、运动服装,这些网络体育大赛的潜在合作伙伴,现在都只是对比赛保持关注,谁都不想一步踏出太远。

  一架网络健身车售价3980元,这样的价格在国内的健身器材市场中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在中国,健身器材行业的现状是,目前并没有太大规模的企业,规模能上一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已经屈指可数。就是在这个行业比较发达的江浙一带,那里的企业也大多是帮别人做代工,并没有认真考虑研发投入。现在,产品的销售并不是陆远大他们的主要目标,更重要的是培育更多的同行来共同壮大网络体育市场,所以同时,他们按580元向别人推销自己的核心部件。

  几年前当陆远大到国外参加展览时,他就发现了这种虚拟技术,但外国人并没有应用到健身器材领域。因为同中国人不同的是,大多数西方人把健身当作自身的需求,所以并不需要依靠网络来提起兴趣,而中国人主动健身的意识还很薄弱,就是这种区别让陆远大能够最终发起“世界上首个网络体育大赛”。但现在同样是这种区别,使他们陷入了前进道路上的泥潭。

  体之杰的另一经营主线是他们的健身管理网站,这个网站同时也为网络健身的消费者提供个人健身管理咨询。他们曾在与国内某知名品牌果汁饮料企业谈合作时,提出为对方员工做健康管理,但对方对此一知半解,这经常被陆远大用来当作中国人自身健康意识薄弱的例证。

  对于网络体育大赛的未来,陆远大还是很看好。他说,根据现有的技术,他们已经能够实现包括划船、登山等在内的十几种网络游戏。未来,他们将致力于扩大比赛本身的规格,有国家体育总局支持的这项赛事,首要目标是成为国家级的赛事,而再往前一步,就是联合周边的几个国家,发起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网络奥林匹克运动会 (World Cyber Olympics,简称WCO)。到那时,他们将坐享自己设立规则和标准的权利——那才是他们真正收获的季节。

  “这项赛事在北京08年奥运会之前不会有任何赢利,但在未来五六年,它将会风靡一时。”这是陆远大给自己设立的时间表。也许,这也是网络体育赛事成活关键的时间表。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