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 > 正文

5%-10%网民有网瘾 健康上网不可等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1日 13:51 通信信息报

  本报记者 修荣腾

  近日,美国德拉萨列大学副教授黛安娜·M·威兰博士从其他上瘾的人群推断,5%到10%的网民可能患有网瘾。在《精神护理展望》杂志上发表研究文章说,对一些人而言,因特网可能助长上瘾行为发生,以及促进虚假的人际关系。

  网瘾致灾引发高度关注

  香港华明综合服务中心和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系共同进行的调查表明,如果以全港100万中小学生推算,估计约有20万名学生上网成瘾。

  《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2005)》则显示,全国青少年网瘾比例13.2%,北京为23.5%,位居云南之后排名全国第二。其中,13岁至17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最高,而30岁至35岁的网民中网瘾比例最低,网瘾群体偏重于玩网络游戏。

  浙江省宁波市政协对市区学生的调查发现,14.8%的中学生被列为网络“瘾君子”。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系的专家表示,上网成瘾有可能演变为上网自闭,严重者会出现幻觉。

  不仅如此,网民尤其是青少年上网成瘾还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

  网瘾首先导致青少年荒废学业。某项针对北京4所正规高校的调查表明,一所招生规模在5000人左右的大学每年约有50人左右退学,其中80%的退学大学生都和网络成瘾有关。

  网瘾同时影响到个人和家庭生活。因迷恋网络游戏,陕西汉中市一位13岁少年最后被确诊患上精神病,而天津市塘沽区的一个男孩张潇艺则从24层高的楼顶上跳楼自尽。这种对电脑着迷和渴望把时间放在电脑上,导致对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忽视,以致到离婚的地步。

  网瘾也造成社会伦理、犯罪等深层次问题。沈阳师范大学的该项调查还显示,七成大学生崇拜电脑黑客。此外,网瘾引发凶杀、诈骗等犯罪行为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网瘾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作为网瘾的罪魁祸首,网络游戏更是引发公愤。据悉,2005年底,担任中国经济导报社网瘾防治中心主任的张春良透露,他已获得了全国20多个家庭、63位网瘾少年家长的授权,将针对整个网络游戏产业进行一场集体公益诉讼。

  倡导健康上网合理利用网络

  网瘾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为帮助青少年有效戒除网瘾,“绿色网吧、健康上网”等概念得到积极的倡导和持续推进。

  我们认为,综合使用认知行为治疗、心理疗法、抗忧郁剂等药物可以治疗网瘾;如果患者有了网络婚姻症状,家人、配偶的配合也非常重要。早在2000年,北京军区总医院医学成瘾中心开始研究网络成瘾,并于2005年3月正式收治网瘾病人。

  的确,网络带给我们信息与娱乐,给我们学习和工作上的种种便利。因此,作为新技术手段的网络,同样也可以成为攻克青少年心理障碍、戒除网瘾的有效途径。

  有人提出,预防孩子上网成瘾,家长应及早在家中建立“家庭计算机”的概念,让子女学习与家人共享及协商使用计算机并逐渐养成习惯。

  据悉,温州各高校心理教师目前已建立通过网络QQ聊天等形式与学生沟通,跟踪辅导,以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针对青少年沉溺于网络游戏的情况,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从2005年开始就已经出台了一个“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3月19日,新闻出版总署再度出手,宣布将出台《网络游戏实名制方案》。互联网研究专家、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郭良表示,“从保护未成年人的角度出发,实行实名制有必要”。

  作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络运营商,中国电信积极“倡导健康上网,合理利用网络”,在力推“绿色上网”、“绿色动力网吧”等业务的基础上,启动“百万家庭健康上网大行动”与“中国电信绿色网络遍神州工程”等。

  在中国电信等各方努力下,“绿色上网”走进了更多家庭,“健康上网”概念渐入人心。

  文明办网凸显责任

  健康上网,还涉及到一个网络环境的问题。目前,我国70万家的互联网站、逾1.1亿的上网用户表明,互联网已成为信息社会的基本工具。互联网的健康发展事关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事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关千百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近几年来,网络上充斥着大量低俗、凶杀、淫秽、色情等信息内容,严重玷污了网民的视听,尤其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青少年上网成瘾的诱因。

  2006年4月9日,千龙网等十四家网站联合向全国互联网界发出文明办网倡议书。这与中国电信之前倡导的“绿色上网”概念,如出一辙。

  上网成瘾引发越来越多、越来越严峻的社会问题,绿色、健康上网已经成为当前的头等需求,而文明办网则是健康上网的首要。

  承载着沉甸甸社会责任的互联网站,文明办网是他们的头等大事。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