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辉专栏周5月30日:把软件转变为互联网服务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30日 10:22 新浪科技 | ||||||||||
![]() 闫辉专栏周5月30日:把软件转变为互联网服务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闫辉,《程序员》杂志副主编,6年IT媒体工作经验。预防医学专业毕业,改 行。写过垃圾小程序,靠此结识刘韧,并进入IT媒体圈。《程序员》杂志创刊 即在,一直从事软件开发相关报道。现在开始倾向互联网,负责CSDN两个新建 频道(软件研发和视频节目)的建设。 闫辉的自白:比媒体记者编辑更懂技术,比技术人员更懂媒体。喜欢技术人员 的强大 把软件转变为互联网服务 5月30日 星期二 最近,有个朋友开发了一套软件叫句库,看起来很像金山词霸,但它出了搜索词汇之外,最重要的是可以搜索词语的搭配。在给很多朋友看了这个软件之后,大家都觉得对于英文写作非常有价值。软件中带了一个内容库,但除了可以搜索本地的库之外,这个软件还可以通过Web服务的方式来调用网站的服务。可以说,真正的价值在于Jukuu网站所提供的应用服务,而客户端仅仅是一个可以调用网络服务的前端工具而已。 这样也是“软件转变为互联网服务”大趋势中的一个案例。很多原来所有以单机版存在的软件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改头换面成为一种在线服务。尤其是Ajax技术的广泛使用,让用户在Web上的使用体验大副提升。很多原来在Web上不容易实现的功能成为了现实。 现在,国外很多的互联网创新都是围绕着这点来进行。Flickr是将原来个人相册软件转变为了在线服务,del.icio.us将原来的网址夹变为一种服务。现在,把blog印刷成书并在线销售的服务blogprinting,基于网页的图片编辑工具ImageEditor,支持交通图和卫星图的搜索服务Atlas,为商业团队提供管理项目、分享信息的基于网页的协作工具Central Desktop,都可以显示出国外创新者快速的脚步。 而国内只是在亦步亦趋的模仿。而且大部分模仿也只是某些技术高手自己玩耍的产物,看到国外推出了一个应用,便自己也做个玩玩。而很少有公司的形式去研究如何将现有的软件转变为一种互联网服务。 可以说,一个简单的Web服务应用一两个技术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就可以开发完成,但一套可以承载大量用户,并且可以持续完善的服务便并非这些业余时间可以完善的。从起始的创新上,中国技术人员可以做,但从商业化运营的角度,几乎不可能由这些技术人员来完成。 即便是模仿,成功的可能性也值得商榷。看一下整个软件业发展的趋势,国外最初开发系统软件,中国跟着模仿,但最终国外的软件占领了中国市场。而在国外没有或者无法涉足的一些企业领域诞生了一些大型软件公司;现在,互联网服务是又一拨浪潮,这次的统治力会更强,就像我们看到的Google一样,甚至这样占领的步伐将变得更加快速。这样,仅仅靠模仿所获取的那种份额肯定非常可怜。 因此,在软件转向互联网服务应用方面,除了中国技术人员应该有创新性,企业也应该投入更大的重视。通过这些创新,可以让中国诞生出更多的互联网应用服务提供商,而不是那些内容提供商。 当然,在将软件转变为互联网服务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摸索一些规律。完全的将功能搬移到网络上也很难成功。如果原来的软件有10个功能,那第一步可能只需要将二三个关键的功能点用Web方式实现,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用户使用体验的优化;另外一个是利用网络自身的特色研究如何让用户之间产生交互。当然,在具体操作中,肯定还有很多很多的细节,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去研究总结,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