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意:拯救大兵盛大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9日 01:49 第一财经日报 | ||||||||||
汪小意/文 备受关注的盛大2006Q1财报出炉,150万美元的利润成为不亮的“亮点”。通过成本控制,盛大勉强站在了盈利水平线之上。 如果注意到盛大仅仅依靠压缩销售和市场费用,就削减了350万美元成本,就不难理解
没有能控制住收入的下滑,又没有能控制住成本的增长,实际上,这个问题在2005年四季度已经成为盛大心头之患。而进一步可以推断,盛大在2005年四季度财报中抛出韩国ACTOZ的市值缩水问题,正是为了对“成本-收入”曲线在上市后首次出现交叉(盈亏平衡点)的问题进行遮盖。只是股价仍旧下跌,“面子工程”未能奏效。 我们能够注意到,之前,盛大宣布高级副总裁兼CFO李曙君将于6月30日辞职,背后应该包含着某些信息。 对盛大而言,如何让收入止跌反弹,才是关键。在一个强手环伺的行业,继续削减成本是相当有害的。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士气低落、失去市场扩张能力、被竞争对手针对性地打压等。 因此,逐一清点盛大的收入来源,发现“收入救兵”,就能大概预测下阶段盛大走势。 所有收入中,本季度唯一呈现增长的是区域化运营收入。盛大在2005年开始授权区域代理商开设网络游戏服务器并自主运营,以收复被“私服”占领的部分市场。本季度这一举措取得了成效,可以视做盛大的一招妙棋。但是,区域化运营无法出现有规模的增长,所以难以充当“收入救兵”的角色。 盛大似乎已经将产品研发的重心从MMORPG转移到休闲游戏。经历过一些挫折,盛大注意到了休闲游戏开发门槛不高这一事实。从财报上看,盛大的产品研发费用本季度不降反升,已经连续两个季度超过5000万元(2005Q2为2750万元)。盛大采用了灵活的策略,推出一些既能在易宝平台上也能在一般PC上运行的休闲游戏。这些游戏的开发费用为每款数十万元到数百万元之间。据此分析,盛大仍然有休闲游戏之外的项目在研发之中,可能占据了总研发费用的40%。 但这些休闲游戏的表现参差不齐。《泡泡堂》流失的用户并没有成功转移到其他由盛大运营的游戏中来。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盛大推出的新游戏从风格到创意上,还没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一些以休闲游戏为主的运营商,在运营创新上已经超越了盛大。 而MMORPG游戏的生命周期问题将矛盾推到极致。已经开始内测的代理游戏《龙与地下城》和已经衰落的上一代游戏之间,可谓青黄不接。盛大仍需依靠产品线规模的增长来保持收入。另一款代理游戏《霸王大陆》也将在本年度开始运营。由于游戏品质及文化背景问题,盛大短时间内难以拥有类似网易西游系列游戏那样的用户规模(相对于产品线规模)的产品。无法达到用户规模的游戏在运营可控性上处于劣势,而网易的问题则是迅速扩大产品线规模。 在盛大最关键的家庭战略领域,很明显,核心问题是盛大威胁了传统内容产业链的利益。这个传统内容产业链包括广播电视、出版、新闻、音乐等,而唯一不由传统内容产业链控制的,只有电脑游戏。因此,盛大的易宝平台需要在游戏及娱乐领域重新考虑产品线规模,筑厚基础。而盛大确实也在这样去做。本报摄影记者/吴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