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再掀互联网创业潮 服务同质化严重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8日 14:44 东方网-文汇报 | ||||||||||
在互联网行业,29岁的庞升东是一个彻底的草根。出身普通人家,8年前的第一次互联网热潮中,他依靠个人网站、每天几千的点击量,挣了第一桶金,蛰伏了几年之后,这位草根如今准备大干一场。这两天,他正忙着应付媒体,美国著名的风险投资“红杉资本”宣布,对其的400万美元首期投资刚刚到位。 “我们挣的就是男生找女朋友的钱。”庞升东这样介绍他的公司——51.com。这是
“今天可能是互联网创业热情最高涨的时期,过去6个月,我看了不下200个公司。”红杉中国基金创始合伙人沈南鹏说。不过,他话锋一转:“我们最终也就投了1-2家。目前许多公司的盈利模式并不清楚,服务同质化十分严重,有特色的很少。” 不久前发布的《2006年中国传媒蓝皮书》显示,今年中国的博客数量将突破6000万,明年将接近1亿人。建一个博客网站,技术上并没有多大壁垒。目前中国提供存储空间的服务商已超过650家。 在“人气”和“盈利”之间,理论上一定存在某种联系。博客热已成定局,但如何在两者间划上实实在在的等号,需要很多努力。 “和庞升东的51.com接触后,让我眼前一亮。”沈南鹏说。 “我觉得目前类似网站的盈利模式不能只靠广告,广告只能占收入的30%。”庞升东说。其他的服务,如何让使用者愿意买单,就要看创业者的脑筋、企业的商业模式了。 目前来看,在博客网站中已经涌现出了一些“有趣”的服务。比如,通过吸引喜爱为图书、电影撰写博客的网民,带动此类物品的销售;再比如,通过建立博客社区,让自己有机会通过“朋友的朋友”,接触到潜在的客户等。也有部分博客为企业提供博客服务,让企业发布文章,收取费用。这些模式都在探索之中。 “我估计,这次创业热的结局和上次也就是差不多。最终能做大的也就是10家左右。”沈南鹏预计。 本报记者 张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