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基:汪延是新浪过去十年的灵魂人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5日 16:31 互联网周刊 | ||||||||||
本刊记者| 董晓常 段永基在新浪问题上的发言权是勿庸置疑的。在外界看来,过去的几年当中,老段对新浪的控制力近乎神奇。 在汪延辞任CEO的当口。老段以一种极为轻松的态度,在爽朗的笑声当中,回忆四通利
《互联网周刊》:十年发展之后,新浪成为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段永基:应该说,新浪是一家初具规模的、国际型的公司。当然规模小,并不像其他的跨国公司规模那么大。但是,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当中,在国外设有网站的只有新浪,它的受众却涵盖了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以及美国等地。另一方面,因为新浪在中国互联网公司当中上市比较早,在同国际接轨方面做的比较好,管理比较符合国际规范。 《互联网周刊》:其他的互联网公司多数都是创始人股权比较集中的公司,而新浪不是? 段永基:但是,实际上,你再把问题扩大一点来看。对大一些的跨国公司来说,绝大多数都是股权高度分散,所以股权分散并不是结构性的矛盾,影响到公司的发展。倒过来说,因为绝大多数的跨国公司都是股权高度分散,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从企业研究的角度来说,股权分散更容易使企业发展起来。当然,同中国的其它互联网公司来说,我们的股权确实是比较分散的。 从企业内部来说,新浪并没有对股权分散感觉到什么不便或者压力。但是从外部来看,企业的生存环境相当重要——在沙漠里边养熊猫肯定是不行的。在中国这个环境下,市场化程度不太完善。法律方面、文化方面都有不完善的地方,这种环境会对新浪形成压力。包括你刚才担心的——中国的互联网公司都是一股独大,而新浪却不是。 《互联网周刊》:有许多的力量都在试图收购新浪,您对此事是一种什么态度? 段永基:首先要说明的是,这是我个人的态度,新浪对这个事情采取什么态度一定是董事会决定的。董事会决定这个事情的依据就像曹国伟说的,一定要判断它的价值,这个公司的价值,这个公司近期的价值对新浪长远的发展贡献如何?总体来讲,我觉得新浪的董事会对这件事是非常非常开放的态度。我们也经常收购别人,我们也不拒绝和别人合作。 《互联网周刊》:2005年,四通控股公告准备在合适的时间出让新浪的股份,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考虑? 段永基:当时我们那么做是出于财务上的处理的需要,就是由长期投资调为短期投资,短期持有这是一种中国香港上市公司的财务处理的技术需要,没有什么实质含义。 《互联网周刊》:您对汪延过去十年在新浪的成绩怎么看? 段永基:新浪的前身是四通利方,四通利方当初的定位是软件并不是互联网。四通利方在中国软件公司当中最早接触互联网,就是因为汪延。他当时法国留学期间,非常看好互联网的业务。他当时提出一个要求,如果四通利方设立一个互联网部门,他就会留下来。王志东找到我,要我考虑一下。我不知道王志东是一个什么状况,当时我根本不懂互联网,但是我觉得汪延非常的优秀,纯粹是为了留住这个人才设立这个部门,只投了一点点钱。现在说来是个笑话,当时只给了他五万元钱。 《互联网周刊》:汪延应该是新浪真正的创始人? 段永基:创始人之一吧。直到1998年四通利方和华渊合并,我们80%的资源还是给中文软件、中文平台,只有百分之一、二的资源分配给汪延。后来我在美国得到一个信息,WindowsNT 里边已经有中文的内码了。我们才决定向互联网转型,可以说四通利方转入互联网产业是因汪延而起。在这个意义上,新浪网站的主要创始人就是他。 《互联网周刊》:外界总是会把你作为新浪的一种决定力量…… 段永基:幕后黑手?(笑)其实不是,这些内幕也没有必要去说了。我可以跟你们这样描述,四通利方的互联网业务,以及后来整个新浪的互联网业务发展的灵魂人物是汪延,其他人都是在跑龙套。 《互联网周刊》:如何评价新浪过去的几任CEO? 段永基:每一任CEO都对新浪作出了相当的贡献,都是应运而生的。既然需要一个新的,那旧的那位就需要让位。董事会的责任很简单,就是要在公司需要的时刻帮公司选择一个合适的CEO。汪延非常优秀,在这样一个著名的公司,他能够主动的提出要离开,从舞台的聚光点退到后面去,从主角变成配角,这是一般人很难作出的决定,而且他还这么年轻。 《互联网周刊》:为什么会选择曹国伟作为汪延的继任者? 段永基:实事求是的说,对于CFO,我们过去的认识就是满脑子数字,而具体业务不太行。但是,去年,曹国伟的表现给我们董事会很大的惊喜,特别是去年第一季度,我们广告部做调查之后,我们预测广告会有一段时间的下滑。但是他去了以后做了很多的调整,效果非常明显。 《互联网周刊》:未来两三年,你对新浪会有什么具体的期望? 段永基:今年一季度董事会已经提出了一个目标。新浪的目标是以PC为基础的有线互联网的第一门户和以手机为基础的无线互联网的第一门户。 本期封面报道其它文章: 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