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 > 正文

互联网周刊:新浪的十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5日 16:25 互联网周刊

  十年以来,这家被外界过分猜测的公司核心团队保持着出人意料的稳定

  本刊记者| 董晓常

  “汪延过去十年一直是新浪网的灵魂。”段永基对汪延的评价相当高。

  在过去十年,媒体太多的将注意力放在了新浪董事会及管理层的风风雨雨,反而忽视了以汪延为核心的创始人团队。“新浪网的创始人团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华渊三位创始人,另一部分是利方在线这批人,即以汪延为核心的那几个人。”当被问及新浪创始人这个老问题时,段永基如此回答。实际上,就现在新浪业务层面的成功而言,其大部分的成就都来自于利方在线。

  纵观新浪十年,有两个极大的反差呈现在我们面前。第一个反差便是新浪的董事会和管理层不断上演各种动荡的剧情,但是新浪的网站内容却一直保持直线上升式的发展;另一个极大的反差是,无论是哪一次高层变动,新浪几乎都没有出现大规模的人员流失。

  一个可以作为解释的因素便是,新浪内容管理团队几乎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史上最稳固的团队。如果仔细统计的话,你会发现新浪网站内容团队,即最初以汪延为核心的四人创业小组,以及后来加入的陈彤等人,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创业团队中流失率最低的群体。四人创业小组除了一位远赴美国之外,其他的创业成员目前都在新浪工作。

  团队的新浪

  “当初成立四通利方网络部就是为了留住汪延这个人。”自称当时不懂互联网的段永基为利方在线当年的成立作了这样的注脚,当时他为这个看不懂的互联网项目投了5万元现金,从以后的结果来看,这可能是中国互联网史上回报最大的一笔投资。

  但对于那个时期投身互联网的汪延和他的几个同学来说,现实是极其残酷的。在同一时期,丁磊和张朝阳也在做同一种看起来毫无方向感的梦想。

  “当时汪延和其他两个人都被王志东调去做软件,最困难的时候不得不去展示厅办公。”如今已成为新浪CTO的李嵩波谈起那时的艰难岁月,依然唏嘘不已。

  “王志东当时更感兴趣的是软件,很少过问互联网项目,与他交流的大都是软件工程师。”李嵩波回忆道,但这种状况在1998年得到缓解。1998年李嵩波和王志东去美国见当时身在投资银行的茅道临,茅道临将王志东和四通利方引向互联网方向,并促成了与华渊网的合并。

  实际上王志东虽然意识到了互联网的重要性,但仍然对软件有着特殊的偏好。“王志东在技术上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但他很少过问互联网这边的事情。互联网这边基本上都是汪延在和我们沟通。”一位新浪最老的员工表示,她在四通利方最早从事软件方面的工作,后来加入了互联网部门。

  1998年12月1日,四通利方与华渊资讯网的合并注定成为新浪历史上一个意义深远的事件,合并当天也正是王志东的生日。与华渊的合并为新浪打开了纳斯达克的资金之门,但也在业务、管理层、董事会以及公司文化等各个方面为新浪留下很多融合的问题。

  “利方在线与华渊1998年之前便有链接合作,当时华渊的技术和美工比四通利方的好得多。合并之初,很多华渊的内容被强行移植到国内,造成很多的不适应。”一位早期的利方在线员工说道。

  “合并之初,华渊因为有更多的收入,的确在新浪内部有更多的话语权。当然,在业务层面之外,公司文化的冲突是更加难以解决的问题。”回忆起华渊与四通利方的合并,华渊三位创始人之一的蒋显斌说。蒋当时作为华渊的代表,负责华渊与四通利方的融合沟通问题,而四通利方当时承担这一责任的是汪延。

  “当时对于网站的页面是否需要像现在这么长,双方有很激烈的争议,因为在北美网页都是那种单屏和简洁式的。我和汪延谁都没有说服对方,最后我说‘好吧,我赌你会对。’”自称是新浪骨灰级人物的蒋显斌回忆道。

  业务层面的融合随着中国区业务的强势发展很快得到解决,而管理层及董事会的融合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困扰新浪。

  太阳终于出来了

  “经过数次沙尘暴、阴雨天,太阳终于出来了。”2006年5月10日,在宣布成为副董事长的新闻发布会上,汪延用了这样的开场白。

  管理层的动荡无疑是过去十年媒体对新浪关注的一个焦点。从沙正治、王志东、茅道林、汪延到新任CEO曹国伟,新浪的最高管理者在短短十年内已经有四位过客,这和网易丁磊、搜狐张朝阳稳如磐石的境况形成极大反差。

  “一个公司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该选择更适合那个阶段的人来做经营管理。这种不停的调整也是公司的创新能力的一个补充。”当被问及这一问题时,段永基将新浪管理层的更换归结为不同发展阶段对不同管理者的需要。

  管理层变动的一层暗流是北美华渊部分管理者的淡出。兴趣也好,对中国市场的了解也好,到目前为止仅有蒋显斌一人留在新浪第一线的管理层。而随着中国区业务在公司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加大,汪延在新浪的位置从最初的中国区总经理而升到总裁、CEO。

  在网络广告形成规模以及无线业务成为另一个支柱性的收入来源之前,资本不可避免的成为新浪发展的某种支撑。“2001年是我最彷徨的时候,那时候根本看不到未来的曙光会在哪里找到。”汪延将这段时间看作自己在新浪最难堪的几个记忆之一。

  无论是沙正治、王志东还是茅道林,就其所处的背景而言,都是处于依靠资本推动新浪发展的阶段。无论是1999年的上市,还是与阳光卫视那段短暂的姻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在投资者看不到方向的时候,为投资者勾画出一种可能的方向。“那个阶段靠收入根本不可能稳固投资者的信心,只能是茅道林这样的资本运作,才能为投资者讲出故事,让他们继续对新浪有信心。”一位新浪的内部人士如此表示。

  及至2003年互联网开始回暖,各种盈利模式开始成型的时候,汪延这种熟悉一线业务的管理者出任CEO似乎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茅道林看问题很深刻,看得也很远,但是他更多考虑资本运作层面的东西,具体的业务经营不是他的兴趣。”该人士说道。

  2003年,已经兼任CEO和总裁的汪延建议段永基重新出任新浪董事会董事长一职。“那个时候我提出来董事会要有一定的侧重,我更希望了解中国内地的董事,能够加入董事会,这样的话可以和我们的业务更接近。所以调整里面除了加入一些了解中国内地的董事以外,当时加入进来二、三个人,还有就是调整段总的董事长的位置。”

  “有的新浪董事可能到现在都没有来过新浪的办公室。”段永基戏言道。在汪延出任副董事长、曹国伟进入董事会之后,新浪董事会便朝着“接近第一线”的方向迈了一大步。

    本期封面报道其它文章:

    新浪换帅纪实

    汪延的谢幕

    汪延:新浪需要更新鲜的思路

    新浪的十年

    曹国伟的时代

    新浪向何处去

    段永基:汪延是新浪过去十年的灵魂人物

  声明:新浪网科技频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意味着新浪公司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