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仍存信任危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0日 16:03 每日新报 | ||||||||||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购物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五一”黄金周,这种足不出户的购物方式更是吸引着大批网民。但是在方便快捷的背后,网购的诸多不规范也给消费者带来了烦恼。在目前对网络购物的监管存在困难的情况下,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务必要提高警惕。 网络购物明显增长
有商业人士向记者透露,七天长假对于很多商家来说属于淡季,因为人们大多出门旅游,逛街购物的人自然就减少了。但是,对于网上商城来说,“五一”黄金周却掀起了购物热潮。 记者从国内购物网站淘宝网、eBay易趣、当当网以及卓越网等网站了解到,“五一”期间,各种数码产品、工艺礼品、书籍音像制品和与旅游、馈赠有关商品的销量都出现了大幅增长。 据淘宝网有关人士介绍,很多人在长假期间都希望放松精神,除了出门旅游,就是待在家里休息,购物也希望能从网上解决。除了方便,网络购物的最大特点就是价格低,这一点从各网站的商品报价就可以看出来。例如,在旅游旺季,数码相机在网上开始热销,而网上商城里,数码相机的报价要比市面上便宜几百元。 为了免除网民买到假货的顾虑,有的网站还推出了“专卖街”的销售方式,以低折扣经营一些品牌商品。据介绍,网上“专卖街”经营的商品都是厂商直销或者一线代理商所销售的,所以低价商品的质量可以得到保证。网站负责人标示,采取这些措施,就是为提高网上购物的安全性。 监管问题仍待解决 如今网络购物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调查显示,目前中国有16.7%的网民经常访问购物网站,32.5%的网民有时访问购物网站。专家提醒消费者,网上购物通过轻敲键盘即可实现,但人们也应注意别掉进网络购物的陷阱。 据中消协2005年的统计,很多网络购物的实际效果与广告宣传不符,采取低价诱惑的手段推销二手货或残次品,有些网站提供的产品说明夸大宣传,消费者买到的商品与在网站上看到的商品相距甚远。这种“隔山买牛”的形式,使消费者权益受损后很难找到买家。网站的购销合同一般采取格式化条款,如果消费者不想接受,就无法进行交易。对网上售出产品不承担“三包”责任,退换货条件苛刻,消费者想要退还,困难重重。 中消协有关负责人表示,网上购物与商场购物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消费者只能看到商品的照片而非实物,不能对商品进行比较挑选。这种买卖双方互不见面的方式,给违法经营者提供了可乘之机。特别是对于C2C(个人对个人)网站来说,出现购物陷阱的可能性更大。因为网站只是提供一个交易的平台,对于买卖双方的真实身份一般都无法确定,在出现了购物纠纷后,即便是寻找违法经营者都存在着很大的难度,有时,只有依靠公安部门的协助。 有质检部门负责人也坦言,对于网络购物的监管目前的确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消费者要提高警惕 对于网络购物目前存在的瓶颈,有关部门提醒网民,消费者要尽量提高自身的警惕意识,避免在网络购物中上当受骗。 中消协特别提醒消费者,在通过网络购买商品前要认真了解网站的资质,尽量选择一些有保障的规模大的网站,争取采用货到付款的方式,避免权益受损。如选择网络购物,应了解其商业信誉、经营规模,最好选择自己居住所在地的网站,对比较生疏的网站要有充分的防范措施。尤其对声称是境外的网站更要提高警惕,有条件的可以查询该网站的经营资质,尽量采取货到付款的方式。商品送到后,要认真检查是否符合其样品展示的特征,有无“缺斤少两”和残损。对网站提供的联系方式等,要核对确认地址、电话及银行卡号后,方可购物。 中消协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网络购物市场还不成熟,网上购物需谨慎,购物者要多进行判断。网络购物的最大吸引力在于其价格比市场价低,但是,对市场价格差异太大的同种商品,消费者切莫轻易购买。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后,要及时投诉。如果对方涉嫌诈骗,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新报记者张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