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晨报:网络“跑马圈地”后的精耕细作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9日 16:43 重庆晨报 | ||||||||||
日前,海岩、洪晃、潘石屹、徐静蕾、郑渊洁等名人聚集一堂,新浪第二届博客大赛正式拉开帷幕。 2005年,第一届博客大赛的举办,在普通网友、娱乐明星、文学名人等各类人群中,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博客的普及化、主流化进程,甚至有媒体称2005年为中国的博客元年。
据了解,刚刚开始的第二届博客大赛定位为“精耕细作”。本届大赛每个赛季历时两个月,每季都会评选出金、银、铜奖。评奖规则为网友海选投票选出每组人气前50,再由评委评出前三名。 另外年度博客奖将从每季的前三名中产生,同时也设立金、银、铜三个等级奖项。大赛评委由来自互联网、媒体、知名博客和草根写手等方面人员构成。 回首2005年,可以说是新浪等各大网站在对中国的博客进行“跑马圈地”。一系列推陈出新的举措确实为中国的博客带来了超高的人气。但 伴随着博客概念的火爆,其特有的矛盾也日渐突显。博客归属权问题、博客广告商业模式问题、博客言论规范的问题等等,逐渐成为了相关专家与专业人士热衷的话题。同时,博客也成为了“绝对私人领地”。招贴裸照、网络粗口……这些都反映出了博客“秩序混乱”的一面。 在全世界的观念中,徐静蕾绝对不是一个BLOG鄄GER,但是在中国就是一个博客。原因在于:中国缺乏好莱坞机制。同样,“韩白之争”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人博客”,其出现是由于我们缺乏一种全新的文化经济机制,所以韩寒在白烨的那个文化市场没有地位,所以韩寒要在博客上引领某种反叛。 评委设置: 较早开通博客的名人——董路、海岩、洪晃、潘石屹、徐静蕾、郑渊洁; 新浪上届博客大赛中脱颖而出的普通网友——王小星、小白、薛涛、醒客、雅荻、扬州雅痞; 文学界名人——陈丹青、孔庆东、余华、张颐武、朱大可; 传媒界的网络爱好者——何力、刘东华、苗炜、孙冕、王跃春、向熹、张书新、朱德付; 网络界知名人士:安替、方兴东、胡戈、江南春、李学凌、李甬、刘峻、刘韧、猛小蛇、王小山、祝志军。 海岩:上博客是寻找一种精神上的安慰 今届博客大赛评委、著名作家海岩说出了感人肺腑的“博客体会”。 在经历了近两年的写作低潮之后,海岩通过博客得到了更多读者的鼓励与肯定。与某些充满激烈言词的文人博客不同的是,海岩的博客上没有敌对的谩骂,而是充满了网友诚挚的留言。当记者问及海岩原因的时候,海岩笑着说“可能我为人忠厚吧”。“其实我应该有一两年没有写作,对写作已经感觉到没有信心,因为我看了我在新浪的博客,很多读者非常希望我能够继续写,所以我现在又开始在博客的读者鼓励下,在寻找一些可以写的东西。这就是我对博客的体会。” 正是从博客写作中获得了情感的慰藉,激励着海岩至今仍然坚持用最繁琐的方式书写博客。“因为我不会打字,我也不会上网,我也不会把我的文字输入到博客上去,我基本上是用手机短信(手写笔输入方式)发给一个朋友,他帮我录入进去的。”当海岩在发布会现场说的这个内幕时,在场的嘉宾都因为这个不为人知的背景而感到震惊,惊叹于博客的魅力能够赐予人们如此大的热情与执著。 潘石屹:“一天不写博客就难受” 潘石屹说:“一天不写博客就难受。”所以,这位地产名人被网友称为“博客劳模”。 “最早我写博客是在我们自己的网站‘SOHO小报’上写。从去年的3月7号写到去年10月初的时候,我的访问量大概是3万多,所以,我觉得在博客上面写文章可能跟在别的上面写文章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去年9月末我把博客搬到新浪上,10月初就开始写,短短的半年多的时间是超过了一千万。”这位超过千万点击率的“博主”继续得意的谈到自己的人气。“写完文章以后,五分钟以内一定有人去‘抢沙发’,去评论。所以,我觉得写博客,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写文章,原来我是不会写文章的。” 当问到潘石屹的博客态度的时候,潘石屹表示“所以,在网络上写博客,你要尽可能地放下身段,要诚实、诚恳,别人才愿意看。”随后,他又半开玩笑的说:“你不出钱也不赚钱,还说假话图什么?”与海岩使用手机短信写博客不同的是,潘石屹写博客的方式似乎更为“朴实”。“我专门有一个本子,有点什么想法赶紧写着记下来。我觉得无论是坐飞机还是坐车,这大概是最近一个多月时间的想法。”现场主持人看到了小本子上面工整的字体。“一天如果不写博客就难受”,潘石屹坦言已经爱上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