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 > 新浪科技评论空间专题 > 正文

互联网周刊:数字化教育的羁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9日 15:26 互联网周刊

  提升教育的效益,不是技术上不能,而是人为的不能

  文/薛兆丰

  在美国读书,遇到不少好老师。我经常想,为什么教育难以电子化和网络化?如果用视频直播各大学校的课堂内容,让世界各地的学子,不论远近、不论贫富、不论老幼,都
可以收看或下载,岂不是根本性地改变了全球的教育面貌?

  其实这个想法从技术上已经完全可以做到了。环顾四周,没有什么不能数字化、不能在顷刻间与身处天涯海角的朋友共享的了。今天一个典型的美国孩子,在醒着的每个小时内,都少不了要打游戏、听音乐、打电话、发短信、传照片。中国的许多孩子,状况与美国的大同小异。那么,为什么不把更多教育内容填充到这些电子化的影音设备中,让孩子们多接受一点有意义的内容,缩短一下越来越长的教育周期,节省一点父母辛苦积攒的教育经费,从而提高全社会的教育效益呢?

  我的答案是:教育的本质不允许、教育者们更不乐意这么做。教育有两个并列的功能,一是教人读书识字,即“传道授业”的功能;二是将人分等,即“论学历排辈分”的功能。将教育这样一分为二地看,能说清楚很多看似无法理解的现象。

  其中“传道授业”的功能,本来是很容易完成的。现代社会,分工细密。大家回想一下,自己在日常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有多少是初中阶段以前无法掌握的?即使有,也很少。据经济学家科普兰(B. Caplan)估计,经济学博士毕业后假如从事教学,那么他所学的知识,将有20%用得上;否则,用得上的就不足5%。

  我自己经历过各种考试,往往是为了获得资格,去学习一些被认为是“更高级”的内容。但回过头看,难道那些考不过的朋友,就学不懂我有资格去学的“高级内容”吗?出于虚荣,我或许应该说“是”;但实话实说,我还真没见过那么深不可测、高不可攀的学问。

  在美国,

考驾照之前是不需到政府指定的驾驶学校学习的。谁都可以做你的教练、任何时候你都可以去考试。那么,我们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为什么不能如此?为什么不可以把哈佛和耶鲁的课程全部上网,让世界各地的学生,好像音乐一样挑选下载,最后只要通过考试就颁发相同的文凭?不是技术上不能,而是人为的不能。

  事实上,美国各大学、各系别教授的课程,现在基本上都能在网上找到;各校所采用的教材和参考书,也惊人地相似;一个30人以上的课堂,与3000人以上的课堂,也并没有性质上的区别;而批改作业和考卷的人,也往往是当助教的高年级学生,成本并不高。究竟是什么阻止了一个身在甘肃或海南岛的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哈佛或耶鲁的课程?

  那是因为世上的所谓“学问”,能最终能学以致用的其实并没有那么多,多得学上20年才能出来找工作;也并没有那么高不可攀。整个教育事业,除了初中以前的读书、识字、算术外,其它更高级部分的主要作用,其实只是一场无止境的游戏,让学生在追求“标签”(即文凭)的过程中向教育者尽量付费。为了保障这场游戏顺利延续,就得想方设法把本来已经很容易办到的事情,变得困难起来。

  是的,科研可以提高生产力,但并不意味着教育周期必须如此漫长。大量发展中国家的经验表明,经济的起飞并不需要漫长的教育作基础;而恰恰相反的是,只有当经济发展起来后,人们在教育上的“消费”才随之跟进。这就是说,教育与其说是促进生产力的“投资”,还不如说是生产力得到促进后才带来的“消费”。通信成本的急跌,将有助于揭示教育的性质。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