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周刊:新支付运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5日 13:07 互联网周刊 | ||||||||||
向零售业务转型是银行业继电子银行“不完全革命”之后爆发电子支付运动的真实动因 本刊记者|辛云勇 如果说2005年之前的新银行业还只是进行了一场“不完全革命”的话,那么进入2006年之后,发端于网上银行的革命力量已经开始在电子支付市场上倔强成长。
商业银行着重发展金融增值业务的转型和电子商务企业消除资金流瓶颈的努力,在时间点上产生了历史性巧合,这也直接推进了电子支付产业化的进程。在这一过程中,互联网再次彰显了草根阶层的力量,正是第三方支付公司,自下而上地引爆了一场“新支付运动”,连一向以“贵族”姿态示人的商业银行也积极投入其中。 众多的业内人士更愿意将这场与支付相关的变革归功于来自金融产业和互联网产业的两种不同思维的碰撞。但现在看来,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产业组合还远未达到和谐共处的地步,包括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公司、电子商务企业在内的产业三方正处于各自重新寻找定位的时候。 对于正在制定政策的监管部门来说,在保证金融体系正常运转和支付安全的前提下,能给产业各方多大的宽容和鼓励,也直接关系到市场未来空间的大小。 银行主动出击的背后 不少来自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人士喜欢借用美国支付产业的现状与中国的情况进行比较。上海快钱公司首席执行官关国光曾仔细查阅过美国支付市场的相关数据。他告诉记者,在美国跟支付相关的收入已经超过了所有商业银行本身利差收入的总和,“我所查到的数据是3000亿美元,其中超过70%是个人消费者带来的收入。” 曾担任网易公司副总裁的关国光认为,作为银行增值业务衍生出来的电子支付产业与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相似。对此,北京YeePay公司首席执行官唐彬也表示认同,他认为,支付需求现在已经是国内未被满足的最大需求,超过4亿的手机用户和1亿多的网民组合是这个“金矿”的市场根基所在。 这一“金矿”的潜在价值被第三方支付公司津津乐道,但在2005年之前,作为支付结算主体的商业银行对此却一度视而不见。进入2005年之后,电子商务新浪潮到来,不少商业银行才猛然发现支付市场极大的商业机会。 作为国内第五大商业银行,到目前为止,交通银行的电子支付业务正处于筹备阶段。但交通银行电子银行部市场推广高级经理王兵称,交行十分看好这一市场的巨大潜力,“只是一直在寻找合适的进入机会”。他同时表示,交行从一开始就要将进入市场的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 事实上,在过去的一年里,商业银行将支付业务外包给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市场策略已经开始改变。直接介入电子支付链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们的共同选择。这也意味着,在此前第三方支付公司在支付市场中去做“孤胆英雄”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转型价值 商业银行的直接介入引发了支付产业的“地震”。 招商银行零售银行部总经理助理胡滔认为,开始银行并没有将第三方支付公司放在心上,“但市场的发展速度太快了,实际上,现在它已经向银行提出了挑战。商业银行内部都在探讨一个问题,原来属于银行的领域,现在被第三方支付公司侵占了,这是让银行非常痛苦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各家银行也都加大了网上银行的投入,尤其在支付网关模式上,银行界已经开始认为第三方支付公司没有存在的必要。 迄今为止,大多数电子支付公司与银行之间采用的是纯技术网关接入,这也是被业内人士视为支付网关模式的一种连接方式,在这种模式中,商业银行向第三方支付公司提供网关接口,而第三方支付平台向下连接商户网关,充当中间人的角色,将银行和商户连在一起。 而在走向前台的时候,不少商业银行发现,支付网关模式下的支付公司连接银行和用户的简单通道价值不大,银行开始考虑与商户之间直接相连。银行界这种业务思路的转变在2005年给不少第三方支付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在这一过程中,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公司之间先前单纯的合作关系也在开始发生变化,一种跨实体的产业竞合在支付产业链条上正在上演。 与此同时,第三方支付市场也开始呈现白热化的竞争态势。在唐彬看来,支付网关模式同样造成了市场竞争的严重同质化,也挑起了发生在支付公司之间激烈的价格战,由此直接导致了这一行业“利润削减比市场增长快”的局面,这两种竞争压力同时产生让不少支付公司猝不及防。 要继续在支付领域生存下去,转型成为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必然选择。唐彬认为,市场环境的变化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应用需求。对于第三方支付公司而言,这里就存在创新模式的可能性,在支付链条上,“会出现更多需要不断细化的内容,到一定阶段之后,形成一条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价值链” 。 在唐彬看来,这场转型将使第三方支付公司专注这一价值链条的精细化运作,而能抓住最终用户需求无疑是支付公司提升独立生存能力的根本。 监管政策的双面性 如果说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第三方支付公司还能应对,那么对于能否获得监管当局发放的牌照,他们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对于第三方支付公司来说,2006年的最大悬念是“央行的经营牌照将发给哪几家公司”。现在能够肯定的是,在电子支付领域,牌照数量不会超过10张,这也意味着目前活跃在市场上的一些支付商要么接受昔日竞争对手的收购整合,要么从市场上销声匿迹。 对于中国清算体系的定义,央行的基调一直很明确,即以央行作为主导,商业银行作为主体,社会组织作为补充。“我们就属于社会组织,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具有比较强的业务创新能力。”关国光告诉记者。 据关国光介绍,在此之前,快钱公司 跟央行之间已经有过多次沟通,要求对支付市场“尽快监管”。在关国光看来,第三方支付公司身上现有的一些争议只是少数几家“操作不规范”的企业引发的。 首都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汪旭同样对《电子支付指引(第二号)》的出台表示欢迎,他认为,现在不同背景的公司组成的第三方支付市场有点鱼龙混杂,一些支付公司在业务运营上“打擦边球”的“踩线”行为也正在伤害第三方支付群体的整体形象。 但在另一家支付公司总裁看来,《电子支付指引(第二号)》的出台更应该走出“管死”的误区,在电子支付已有的历史中,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创新精神正是支付产业发展的一大动力。“最让人担心的是,监管政策是否会扼杀这种来自市场一线的创造力。” 对于监管部门来说,推动市场发展应该是政策出台的真正出发点。在电子支付产业链条中,单靠银行业务层面的改革难以放大这一产业的财富。如果缺乏产业链其它几方的配合,电子支付只能是一潭死水。 打天下需要共享精神 在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公司频繁变化之外,不容忽视的事实是,2000年网上支付市场面临的最大问题仍是现在的产业大敌,对支付安全性的疑惑还普遍存在。对于产业各方来说,如果不能消除消费顾虑,培养最终用户群的电子支付习惯,要撬开支付这一“金矿”尚需时日。共同培育市场,扩大市场基数更应该成为当前电子支付产业的最大主题。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电子渠道部总经理张少锋认为,电子支付目前还是商业银行、支付公司和商户一起做大蛋糕的阶段。在这一时间段,“每家主体找准自己的位置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关系,他更愿意以“合作大于竞争”来形容。 对于这种关系定位,汪旭表示,“对我们来说,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只要我们的商户和持卡人群有1%或者2%的变化,我们的业务就能出现成倍增长的态势。”汪旭认为,产业几方的注意力应该转移到培育市场的工作上来,“只有将蛋糕做大了,才能谋求下一步的收益”。 在暗流涌动之外,培育市场更是产业各方的共同责任。“天下”未定,现在不是“坐天下”的时候,支付产业上下需要一种同志般的革命精神。而对于产业上游的商业银行来说,在这一条即将膨胀的财富链上,现在更需要拿出与各方合作的勇气和决心。 相关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