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 > 正文

王鹏越专栏周4月21日:从财报看盛大的颓势(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1日 10:16 新浪科技

  王鹏越,原名王越鹏,10余年媒体工作经历与市场运作经历。历任《北京青年报》编辑记者、《北京娱乐信报》文化部副主任、电子艺界有限公司(Electronic Arts)中国市场总监、北方网总编。《经济观察报》IT专刊主编。2004年7月任《数字商业时代》执行总编。

  王鹏越的自白:一个喜欢用镜头与文字去记忆的传媒人,关注管理与商业智慧,认为信任是一种美。有10余年严重的媒体情节,常常因采访与发现而感到奢侈……科技乐观主义
者,超媒体与blog的鼓吹者。坚信"超媒体"必将彻底改变互联网,乃至整个信息社会的格局与我们的思维方式甚至是生活方式。

  4月17日-4月21日,新浪科技把一周的时间留给王鹏越。------编者按

  王鹏越的博客:阿魔的超媒体观察 博文

  从财报看盛大的颓势(下) 4月21日 星期五

  文/王鹏越

  战略决策失误,主营业务负增长,霸主地位摇摇欲坠,尽管放弃“盒子计划”急刹车!但问题远比只“盒子”那么简单,似乎没有人知道面临投入巨大的多元化迷途的盛大游戏传奇还能走多远?

  财务状况分析

  盛大资产总额2005年末较2004年末增长4.17%,基本保持平衡。公司的流动资产较上年末下降9.38%,而同时流动负债则增长了22.42%,从而造成流动比率的下降,2005年末为5.50,比上年末的7.42下降1.92倍,流动性有所恶化,而扣除存货及受限制资产后的速动比率2005年末为1.26,较上年末的6.26下降5倍,对于这样一个高速增长的高科技IT企业来说,如此低的速动比率预示着较大的到期偿付风险。

  新业务拓展艰难 存货出现较大幅度的积压

  流动资产中货币资金2005年末为人民币12.27亿元,较上年的人民币31.24亿元下降60.72%,如考虑受限制货币资金因素则下降65.56%,并且公司存在较大金额的受限制货币资金,公司可能存在为关联公司提供大额担保,从另一角度表明公司在风险管理方面的薄弱。有价证券2005年末为人民币19.3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了3.6倍,表明公司因上市融资获得的大量货币资金尚未找到合适的投资渠道,而构成取得其他收入净额的有价证券,该操作同时会给公司带来较大的风险。2005年末应收账款为人民币0.81亿元,较上年末的人民币0.39亿元增长1.08倍,由于公司的用户主要为游戏者,应该不存在赊销业务,因此应收账款的增长可能为公司为销售新产品对销售渠道商提供的融资,如此判断属实则可印证收入质量确实存在问题。2005年末公司的存货为人民币0.28亿元,较上年末的人民币0.06亿元增长3.6倍,表明公司存货出现较大幅度的积压,但通常来说这样的公司存货规模应该很小,并且存货在向渠道商已发出但仍然未售出的情况下,发出的存货因风险与收益尚未转移应仍视为公司的存货,因而可以判断公司在新业务拓展方面存在的困难。此外,应收账款与存货同时较大幅度增长,预示着公司与销售渠道商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默契。流动资产项目占流动资产的比重如图11所示。

王鹏越专栏周4月21日:从财报看盛大的颓势(下)
图为盛大流动资产项目

  大额资本化开发成本的隐患

  公司的非流动资产中对附属公司的投资2005年末为人民币3.28亿元,较上年末的人民币1.56亿元增长110.72%,可以判断公司频繁的收购行为已成为拉动公司业务迅猛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收购导致的商誉在非流动资产中所占比重较大,2005年末比重为21.92%,上年末为22.63%,预示着公司的资产质量存在较大风险,如在快速扩张过程中忽视了投资决策所隐含的风险,如像对Actoz公司投资所导致的资产减值则在所难免,从公司的大事记可以看出,公司一直热衷于对公司同行业或业务相似公司进行投资,一旦投资失败则会给公司造成灭顶之灾,商誉的价值也将无所依附。

  公司的非流动资产中物业、设备及软件2005年末为人民币2.87亿元,较上年末的人民币1.59亿元增长80.31%,与公司业务的发展呈相同趋势。但无形资产2005年末为人民币1.84亿元,较上年末的人民币0.9亿元增长104.23%,可以初步判断无形资产的构成可能主要为新产品的开发成本,将大额的开发成本资本化使成本对盈利能力的负面影响递延至以后期间,但新产品的市场表现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开发成本是否能够收回尚不能确定,从而大额资本化开发成本为公司未来发展埋下隐患。

  公司的流动负债中应付账款2005年末为人民币0.65亿元,较上年末的人民币0.47亿元增长38.12%,其它应付款2005年末为人民币1.42亿元,较上年末的人民币0.91亿元增长55.09%,应付款项占流动负债的比重由2004年末的27.82%上升至33.93%,公司进一步占用供应商信用表明公司对供应商的控制有所加强。与收购相关的债务2005年末为人民币1.58亿元,占流动负债的25.98%,由于收购相关的债务金额较大,可以判断公司对部分收购业务的控制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收购的业务可能还不能为公司的业务做出应有的贡献,通过收购建立战略同盟关系的基础可能还较弱。

  综合分析及结论

  以上对盛大截至2005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和全年未经审计财务报告中披露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分析,是基于极其有限的信息所做出的初步判断,如关于盛大现金流量及更多期间的可比的信息能够获取的话,将可以进一步分析该公司的盈利质量及财务状况的趋势。

  近日,盛大对外宣布网络游戏仍将是盛大互动娱乐的主要业务之一,未来的研发投入还会增加,2006年还将推出几款大型游戏,并表示转型的方向将由硬件厂商捆绑销售拓展到内容供应商合作推广。但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盛大的主要业务MMORPG、休闲游戏等都出现了负增长,在盛大的主要业务出现萎缩的同时,其竞争者网易和九城等则埋头发展网络游戏,争夺盛大的市场份额,盛大的网络游戏的霸主地位已被动摇。

  盛大的新业务“盒子计划”意在将盛大转向开拓IPTV产业,从一开始就不被看好。“盒子计划”最初的意图是将网络电视化,即通过电视屏幕获取互联网上的娱乐内容,通过其主导的EZStation(盛大盒子)的生产,以此垄断内容的提供,但IPTV产业涉及到电信于广电总局的利益,,导致盛大的“盒子计划”在国家产业政策上先天不足,同时EZStation由于采用英特儿的芯片和微软的系统而成本高昂,显然不能适应中国市场的需求。于是,盛大又生产出过渡产品EZ Pod(盛大易宝)(上文已提到),也没有取得预期效果。此外,盛大还宣布推出掌上网络娱乐终端EZ Mini,从而EZStation、EZ Pod和EZ Mini构成盛大的事实上的盒子计划。在这过程中,由于对硬件的推广不利,盛大不得不拉进众多家电厂商一起生产和推广盛大盒子,以转嫁资金和成本上的压力。但这样一来,盛大对这个新业务的控制力就微乎其微了。

  在“盒子计划”受阻的同时,盛大在2005年12月实行了新的资费政策,宣布对其旗下的三款盈利游戏永久免费,因此,在网络盈利业务缺位而新业务又裹足不前的情况下,盛大的发展前景面临较大的风险。

  以上对盛大盈利能力及财务状况的解读,虽只是窥豹一斑,但已足以印证盛大的战略决策对公司造成的重大影响。

  应该说盛大目前放弃“盒子”急刹车还算明智之举!但盛大问题远非“盒子”那么简单,面临投入巨大多元化迷途的盛大到底还能走多远?

    相关文章:

    王鹏越专栏周4月20日:从财报看盛大的问题(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640,000篇。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