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思科Patrick Grossetete演讲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3日 12:24 新浪科技 | ||||||||||
图为思科系统产品管理经理Patrick Grossetete在IPV6峰会上发表演讲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新浪科技讯 4月13日上午8时45分,第五届“全球IPv6高峰会议”在北京正式召开。这是互联网第二轮网络热潮来临之际,中国产业界就新型互联网应用及发展等热点话题进行探讨和演示的一次盛会。此前一天,是IPv6高峰会议的内部会议。此次峰会主题为“IPv6助力新网络”。 图为思科系统产品管理经理Patrick Grossetete发表演讲。以下为其现场演讲实录
主持人:感谢袁先生的演讲。下面请Cisco系统产品管理经理Patrick Grossetete先生做一个重要的报告,全球高级终端用户透明度体验。欢迎Patrick Grossetete先生。 Patrick Grossetete: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感谢各位主办者,感谢全球IPv6论坛邀请思科公司到这里来做介绍。今天我的介绍是我们如何来实现IPv6部署全球的透明性,同时也要提高终端用户的体验。最重要的IPv6的是要让服务提供商意识到需要部署IPv6,而且他们应该意识到这个架构是透明的,能够帮助他们减少成本,实现整合。同时从终端用户角度来说最重要的是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更多的服务。所以在这里提醒大家几点,首先第一点不要把IPv6看成是一个特征,IPv6是互联网协议的一个基本点,也就是说所有任何的协议、装置和应用在将来都会用到IPv6,这是一种模式。我们需要建立起一个端到端透明的网络提供给用户,同时也给他们提供服务。再看一下我们所实现的在今天第五届全球高峰会议,以前一直在讲在核心网上如何部署IPv6,看一下地理范畴的话,在很多地区都已经开展了这个项目,在中国也有CNGI的项目在开展。在过去的十年中,我们需要不断地部署IPv6,而且也在不断地开放这个网络架构。核心网和骨干网和其他网络的地方,也不要等待杀手级应用的出现,在部署IPv6的时候,你可能想要做和IPv4一样的工作。在全球已经有七千万用户了,在全球范围内有13亿的网民,现在做了IPv6和IPv4的工作是一样的,如何来减少运营成本这是我们部署IPv6时重点要考虑的地方。我们需要关注新的业务和新的应用,当然还要降低成本。如果你想要发展更多的用户,必须要减少每个用户的运营成本。另外部署IPv6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进行创新,如何发展新的商业机会。原有的IPv4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现在都在讲NAT,实际上人们都在使用,而且很多原因促使人们在使用网络,我们为什么要使用网络?从网络中我们得到什么样的好处?如何能够实现IPv6方面最大的利益。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在思科公司很多工程师和研究人员一起来研究,我们提出了一个关于NAT方面IPv6的网络架构,而且对网络架构的保护,这对于IPv4和NAT来说都是非常好的一点。人们说我们需要有专有的地址,有时的确是好的,如果看一下寻址的情况,就应该看到不要只是把NAT作为v6来提出,我们需要部署,IPv6,需要发挥NAT的好处,那个架构已经摆在那里,就等着我们部署开展了。同时也要减少部署的成本,每个人都在讲固定与移动的融合,可以谈一下无论是看宽带或者是移动服务提供商,来自那些那国家的服务提供商拥有大量的用户,日本NTT DoCoMo有很多用户,如果能够用NAT来管理这个网络呢?或者是用IPv4来管理这个网络呢?并没有足够的地址。这也是业界看到从v4过渡到v6,不断要给终端用户提供服务,而且还要减少成本。当你用了NAT装置,实际上是在利用技术,这是IPv6能够给大家带来的好处。 看一下我们能够实现的目标,希望更多地管理这些用户。我们在做很多展示,如何通过整合来减少管理成本,看一下左边,这是今天的现状,有v4、CPE的装置,还有WindowsXP的操作系统,在用一些IPv4的应用,同时也想升级CPE和路由器的装置,需要有更的多特征,既做v4也做v6,在Windows的操作系统下都可以运用v6,比如说视频摄像机也可以使用。同时也必须要看到不仅是用v4、v6,如果想要实现固定、移动的融合,v4在宽带网络已经可被终端用户使用了,可以用新一代的移动电话,比如我在用三代的移动电话,有Wi—Fi的连接,上面也有Windows2000的系统,我不需要改变运行的协议,只是关注应用,我想从我视频的摄像机发一张照片到网络上可以用v6来发,也可以看一下如何改善终端服务。可以从任何地点向我的网络发送照片,同时我也想实现全球的透明化。希腊在做终端用户方面的服务,还有意大利等等很多国家都在做,我们认为IPv4是非常酷的一种业务,而且我们也认为IPv6现在正是在各种行业领域得到应用,包括在学校。我们看到欧洲委员会想要继续提高在学校中的教育服务,他们希望提供各个课堂和学校之间,在国家层面上,或者是在国际层面上加强合作,需要帮助老师、学生间实现协同作业,比如说在摩洛哥的一个地点在发射教学的课程,在这里非常容易做到这一点。在过去几年看到很多研究和教育方面的网络都可以运行IPv6,这就是说核心的地方已经准备好了,我们实际上是在推这些服务,把这些服务推向网络边缘地区。确保用户通过服务的边缘化来获得更大得好处。思科CPE的路由器和在光纤连接方面的服务器、硬件都可以发挥作用。我们可以部署IPv6的应用,这个应用现在已经在这里了,我们不是在梦想这些应用。微软的服务器,会议SP等所有的应用都在那里,可以用这些应用转向IPv6,对终端用户带来一些好处。 IPv6的移动性,刚才提到的创新,我们在美国峰会上也在谈IPv6的事情,提到移动的问题,IP移动性真正的部署不仅仅涉及IP协议的问题,必须要考虑到未来的情况。五年前我们刚开始谈论IPv6时都在谈地址地理的空间和产品的问题,现在我们谈论的更多的是解决方案如何部署、如何发现新技术的好处。在部署移动性方面必须把移动性做一些拆分。移动性意味着什么呢?可以用任何设备,视频、移动电话、PDA、手提电脑等等任何设备安装IPv6移动软件,给客户提供移动性,可以用一个移动的路由器,把这个移动路由器的软件安装在里面,从软件上就得到了移动性。客户对这个完全不知,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扩大互联网的渗透率。汽车、飞机、火车都可以,要有无线的基础设施,有一些已经可以安装了,有一些还要做一些努力。在你路由器上的Wi—Fi这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我们可以看到两层基础设施,从无线网络可以有各种层次安装v6的基础设施,v6来发挥主要的功能。但是这还不够,因为应用和生产的主要特征是服务,一旦有了移动设备就想接入内容,这些内容可能来自于不同的提供商,所以你需要业务网关,能够获得尽可能多的内容,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把v6放在设备的中心,从这个中心可以使用v4、v6,各种各样的应用层都可以。一定要实现IPv6的移动性,必须要考虑到这一点。v6的第一步是什么呢?这一点也很重要,现在正在哪个地方、要实现什么目标这就是网络的评估,这是很重要的一步。要部署IPv6首先要看基础设施,网络要有一定的组成空间,如果我想把v6放在我的设备上必须要做这个网络评估,软件、硬件,还要做一些配置。如果你运行Linux的操作系统的话要保证你的这些业务能够在IPv6上运行,我们也有一些技术使得这些成为可能。我们需要提供确定的信息,这个设备可以支持IPv6,那个设备不能支持IPv6,要看一下这些软件能否在你的设备上良好运作、要看你的网络,有时要做一些转型。这是最重要的一步。 给大家一个例子,网络评估在不同路由器上意味着什么呢?我做了四年的工作,有的人说你要用v6的话,IPv6和IPv4必须是一样能够给大家提供服务。市场上任何CP也是GS的连接,有几G的结构,这是v4有的,如果安装v6的话,也必须有这些特性。你买一个产品时这些特性必须都得有,这样用户才会去买IPv6的产品。现在没有人再做CP协议,不管是BGPSS还是什么。这上面可以加一个协议。这个协议可以提供IP服务,路由器上的服务可以支持IPv6,同时还要有组波,可能安全方面有些不同,还要做一些加密。还有一定的芯片组要能够提供IPv6的功能。所以在新一代硬件上不仅要提供IPv6的功能,同时物理数据层有90%是v4的,你的物理连路都是这样的,要用v6的话就得加更多的服务和应用,来确保控制层上能够有这些功能。 这里是网络评估,通过网络评估可以做成本分析,通过成本分析大家可以了解配置升级的情况。分出来的人力成本做运营的人力、部署的人力成本、软件的成本,软件成本评估的分析是很难确定的,升级的成本会下降,只要在你的网络上通过网络循环部署v6就可能会下降。即使你现在不需要的话,在未来一两年转向未来之后,安装升级成本比起人力成本就微不足道了。最起码要做一些软件的配置,软件升级或者是部分的升级,可能还要做一些硬件、软件的改变等等。这些在协议循环过程中都是你要考虑的问题。 最后从市场观点来看IPv6已经存在了,我们都能够实现创新、可扩展性和网络的简化。从软件发展方面,开发商的角度来看,你的应用必须能够同时在IPv6、IPv4上运营。作为网络的管理人员必须要关注你的核心网,你的基础设施必须能够提供IPv6,要能够达到接入层的程度。你可能说我并不在乎IPv6,我不是想要应用和服务,作为终端用户来讲可以不在乎这些,只是用应用就可以了。 非常感谢,我们思科公司在IPv6方面所做的工作,在2001年开始提供IPv6的解决方案。我刚才提到产品的循环,每个思科的用户从01年就开始部署,他们有一些产品开发的能力。除此之外,部署IPv6的那些人还给他们提供我们的各种经验,在思科出版图书上介绍了我们所有的经验,谢谢大家。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一下。谢谢。 以下为其现场第二场演讲实录: 主持人:谢谢唐女士的报告。下面请Cisco产品管理经理Patrick Grossetete先生做报告“从现有网络向IPv6过渡” Patrick Grossetete:大家下午好,我演讲的题目是从现有网络如何过渡到IPv6。从IPv6的发言中可以看到一些机制、一些特性。问题是没有一个标准化的IPv6的解决方案,提供IPv4上所有的特性。事实上这些解决方案就是要部署一些内部的网络,但是还有一些其他的解决方案。所有的解决方案都没有办法在整个网络上部署开来,解决所有的问题。有很多人在争论这些IPv6网络的问题如何解决,我们要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通过这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可以解决目前的这些问题,厂商也可以支持不同的机制,所有的人都能够进行部署,同时厂商又是赞成这个方向的。首先看一下这些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Hubs&Spokes,从工作组的观点来看,由你这个网络和其他人连接起来,v4和v6,今天绝大多数宽带的服务部署上面都是用的CPE的设备,主要都是IPv4。看上去非常低端的CPE设备没法升级新的地址,不能支持v6。与此同时,对我们来说这个挑战就是要用动态的IPv4的地址。从这上面可以看到一些远见的集成器、路由协议,我们要做的是找到一个解决方案。 现在看看这个网络,如何把网络和网络之间连接起来。现在有一个IPv4的核心,把IPv4的孤岛和其他IPv4连接起来,就需要在互联网进行一些部署,同时可能需要政府的支持。这是一种无线的应用。我们这个工作组已经有软件Boundary路由器,有25个站,而我们的协议有一万多个站,我们希望能够支持路由协议。我们用这个机制来解决这个协议的问题。 看一看未来解决方案的特性,首先Hubs&Spokes的方法,是一个宽带的连接,是针对用户的,解决核心的网络,从这个核心连接到客户,这是我们所说的Spokes。有三步,第一步CPE路由器本身可以解决家庭路由器的问题,有一些软件的集中器,有一个v4、v6的内部连接,这个解决方案的好处就是要建立一种自动的机制,让v4和v6都能够互通。通过这个方法来补助所有的技术,比如说单播和多播的地区。第二步是从主机这里,CPE路由器很小的一个盒子。第三步是一个小规模的网络,另外还有一个路由器,可以解决家庭用户路由器的问题,我们叫L2TPv2,是一个解决方案。但是有些不是你想的,比如说你需要一个积存器,你没有办法到市场上获得,选用WindowsXP的平台,微软今天正式发布他们的Vista我们可以做一些测试。L2TPv3是L2TPv2的子系统,在安全性、扩展性和灵活性上都有很大的增强,L2TPv3RFC3991能够自动退回到L2TPv2,这个功能使得我们可以从L2TPv2到L2TPv3实现过渡。这样就不用改变左右的设备了。可以介绍路由建立的时间。 什么是网格组建的解决方案呢?这里我们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现在单独的网络是IPv4的网络,核心上是IPv4。但在网络的外部你的应用可能不是v4的,你需要对终端用户提供链接,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孤岛。你必须提供在AF(i)上提供服务。大家可能还记得今天上午我们提出的解决方案需要些什么呢?我们要减少上市的时间,要利用已有的协议,不要去开发全新的协议,需要一个能够充分利用的机制和网络厂商之间进行信息的交换,连接起来让他们之间彼此交流信息。各自能够得到什么样的信息,你想用v4还是v6,还是都想用。这个点我们必须确认这是一个软件工作组解决方案的框架,要用现有的协议,现在有一个广泛部署的协议,有很多用户都在使用DGP,MPBGP,今天的BGP是提供v4的单播、组播,v6的VPN等等。我刚才说的在IPv4上使用IPv6,或者是在IPv6上讲IPv4。我们是要将一个组播的BGP进行扩展,扩展以后它的容量就能够有一定的办法。现在我们看到这张图上有一个岛,不管是v4还是v6的网络中,在网络边缘的时候可以安排一个v4的岛,可以通过v6的网络连接,把v4的两个岛连接起来。可以看到我们利用不同的网络进行切换。他们都有很强的扩展性和容量。 通过以上的各个方法我们可以创造一个比较好的网络,不管是什么样数据的,不管他是属于哪一种地址,凡是可以适用于单播使用的也可以用于组播。所以在用BGP的时候,在v4、v6网络中的单播、组播都是可以的。我们能够更清楚地知道是从哪里发出的,而且传达的终端是什么地方。你在上网的时候,不用在路由器上做任何修改,现在在使用的是一个协议,可以改变信息。 下面总结一下我的发言。提供两个解决方案,可以解决一个小范围内的网络连接,这是可以用现有的一些网络设施进行改进的。可以连接两个网络。可能未来的v6网络是和v4混合的或者是一个纯的v6网络,都是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利用的,都可以用这个软件来进行定义。当然还有一些定义有待我们把它划分。感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