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战升级人才战 小搜索变大争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9日 16:32 ZDNet China | ||||||||||
“二十一世纪最贵的是什么?——人才!” “二十一世纪最有钱途的产业是什么?——互联网!” “二十一世纪互联网的制高点是什么?——搜索
CNET科技资讯网3月29日北京报道(王丹、张丹)2006年3月,互联网搜索公司百度、雅虎几乎同时在校园和社会上发起人才热聘。百度列出多达200个职位,雅虎则在两家大型招聘网上大做广告。此番人才大战,正是在Google正式登陆中国、微软搜索技术中心落户北京之后不久。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洪小文说:“人才招聘如火如荼,大家求才若渴。”Google中国区总裁李开复说:“这是搜索热在人才市场的必然表现。” 2005年,全球搜索引擎及相关市场广告收入高达51亿美元;而搜索未来三年内将是最具投资价值的技术(易观数据)。百度的一夜暴富、Google的每股475.11美元天价、微软高调入侵……等等近乎传说的事实,以明示或暗示的方式向人们传递着一个信号:搜索将是互联网的制高点,控制它就等于控制了很多商业模式。 一个小小的搜索栏能像Windows那样控制我们的鼠标与键盘吗?搜索人才大战是否是一个谎言?搜索巨人将把我们的幸福网络生活带向何方? 2006年3月,在北京,本报记者采访了Google、百度、微软,试图找到这些问题的可能的答案。 51亿美元背后的奥秘 Infoseek、CSEEK这样一些名字恐怕只有三十岁以上的IT人才能记得起来。上世纪末,Infoseek曾经是网迷们口耳相传的好工具。然而,正确的技术诞生在不正确的时间,当时的互联网搜索引擎尚未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加上雅虎等后来者的流行,1998年,Infoseek陷入亏损,股价一蹶不振,逐渐淡出市场。 1999年底,一位名叫李彦宏的年轻人带着自己的搜索技术专利离开Infoseek创建了“百度”,并在随后几年里,抓住搜索老大雅虎的疏忽,挺过互联网泡沫破灭期,一跃成为中文用户首选的搜索工具。据CNNIC的调查报告,2005年百度在北京市场占有率达到51.5%,领先于Google的33%,其余15%分别由搜狐、新浪、雅虎等分食。这种格局在全国范围内大致差不多。 2005年8月,百度登陆纳斯达克,上市首日股价大涨354%,创下5年来纳市最高的涨幅。2005年百度总营收3.19亿美元,净利润476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了296.5%。 李彦洪以他的中国人创业奇迹,获得了偶像般的赞誉和崇拜。2005年之前,中文搜索相对平静,百度几乎独自享受着这里的多姿多彩。 但搜索的意义决不是那么简单,2005年,当搜索相关广告市场达到51亿美元的时候,Google踏入中文世界,微软开始了把平台模式搬上互联网的尝试。微软的进入使这场搜索之争演变成互联网平台大战。 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沈向洋在一次媒体会上表示:“搜索将变成互联网的制高点,控制了搜索基本上就可以控制很多的商业模式。”一句话道出微软进军搜索市场的原因,那就是:掌握互联网控制力,并把自己在PC时代的辉煌延续到网上。 打破平静 一个“Web月”等于三个“现实年”,变化永远比计划还快,暂时的平静很快被“钱”与“权”打破。2005年,分别怀揣500亿和70多亿美元现金,微软与Google进入中国。 2005年7月,Google聘请了前微软全球副总裁、前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李开复担任中国区总裁,李开复的知名度加上媒体炒作,使得这个原本用中文根本拼不出来、甚至被翻译成“狗狗”的搜索品牌很快就占据了近1/3的中文市场,门户网站的搜索引擎几乎退出了媒体视线,其他更小的搜索引擎公司越发显得弱小。 因为李开复的“叛逆”,微软甚至与Google对簿公堂,但终究没能阻挡住李开复迈向Google的脚步。 Google在过去的短短7年时间中,创造了互联网奇迹,用搜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并围绕搜索周边创建了电子邮件、及时消息、地图等应用。传统IT厂商用了数年时间热情宣传Web 服务技术,Google却在悄无声息之间把Web 服务变成了可与消费者亲密接触的用品。 2月8日,据国外媒体报道,戴尔将在电脑的合适位置放置Google软件包,里面可能装入 “火狐”浏览器、诺顿杀毒软件、Real媒体播放器以及Google的应用软件如Gmail、Picassa、Google工具条、地图服务等。分析人士认为这暗示着戴尔将推动用户安装使用来自Google软件包的应用程序。不仅如此,Google还收购了一家小型字处理软件公司,引起人们对于“它将把办公室软件搬上互联网”的猜想。 与6000人的Google和1300人的百度相比,拥有6万名员工的微软实在笨拙。微软长长的产品线早已从桌面蔓延服务器、从XBox 游戏机渗透到移动设备,最近鲍尔默又把IBM咨询服务设为了靶子。微软不仅要“照顾”好产品线,还要“照顾”好以自己为中心的产业链上成千上万的合作伙伴,从而保持主导权。这种成功的负累和欲罢不能的控制欲使得微软在应对对手的敏捷进攻时颇显迟钝。 2005年10月,微软在北京成立了搜索技术中心(STC),并由语音技术专家洪小文担任负责人,STC隶属微软亚洲研究院,但并非一个在象牙塔里为5年以后的科技世界搭积木。STC的核心任务就是研发搜索技术,并使之尽快转化为产品。洪小文说,这是微软亚洲研究院第一个担负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双重任务的机构。 未来在哪里 很多人质疑:微软还来得及吗?用户的行为习惯很难改变的,网民已经习惯了百度和Google,怎能说服他们投向MSN或者Live.com的怀抱? 技术大师容易陶醉在技术世界里,3月22日下午6点,在微软亚洲研究院洪小文的办公室,记者愉快地体验了微软最新的搜索技术成果:智能搜索。只见洪博士打开Microsoft Library文件库,联上一个内部网址,我们就看到下一代Live.com的界面。在Live图片搜索栏中键入“Apple”一词,数秒钟之后,所有关于“Apple”的图片按照各自属性被组合在20个文件夹中呈现出来。文本搜索则根据键入命令的性质,对文字材料进行了类似的分类,简化了以往用户需要从成千上万个搜索结果中找到自己所需内容的过程。洪小文透露,这些成果预计会在年终或年底随微软搜索产品在全球发布。 事实上,几家搜索引擎公司已经对对未来几年网络搜索的发展发表了不同的看法,正如洪小文所演示的那样,微软搜索引擎的用户界面已经表现出重要变化,Google则认为底层技术的革新显得更为重要些,但他们的技术方向殊途同归:理解用户的意图,并返回他们想要的东西。 但由于网上信息的急速增长,一方面存储容量增加,另一方面联网手机、掌上电脑等移动终端逐渐普及,搜索必须处理移动的、动态的数据,这在技术上带来了难度。艾瑞研究总监侯涛认为:“互联网服务和手机移动服务的融合,是必然趋势。”对此,洪小文表示,这些问题都已被纳入到微软搜索技术中心的研究之中,相信未来这些技术难点会被一一攻克。 技术战升级人才战 《天下无贼》中的贼头黎叔有句名言:“你知道21世纪最贵的是什么吗?——人才!” 易观总裁于扬说:任何一家公司做到一定规模,当资金不存在问题时,吸引优秀人才就成了核心竞争。李开复也表示:搜索是互联网业最具成长性的细分市场,与高速成长的搜索市场相比,国内的专业搜索人才就显得非常珍贵,所以在整个市场中就出现了搜索人才热,这事实上是搜索热在人才市场的必然表现,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描述的人才大战。 采访中,记者惊诧地发现,儒雅、温和、内敛的大师,在招人时也不禁喊出了“不设上限,优秀人才有多少招多少”的口号,这听起来颇像Web 1.0时代斗志昂扬的.comer们的宣言。洪小文也用“海选”、“如火如荼”这样的词语来形容其热烈。 雅虎中国告诉CNET记者,大量招聘人才是因为阿里巴巴将大力发展搜索业务,立志成为最强大的中文搜索。另外,雅虎搜索技术目前在全球处于第二的位置,占据35%的市场份额,但雅虎中国的搜索比较弱,需要补充精干的本土化技术人员。 据易观总裁于扬分析:国内只能提供一些技术人才,而既了解市场需求、同时又有技术的人并不多,加上搜索是很新的领域,更缺少现成的人可以拿来就用。那么搜索公司的竞争有没有引起搜索人才的分流?中国人才市场能否满足巨头们的需求? 从洪小文的经验看,在中国招聘人才不是难事,STC成立之初的目标是50人左右,到今年暑假毕业期,人员预计将达60人。而李开复也表示,“在中国求才不难”。Google通过计算机编程大赛发现编程人才;而微软则在重点高校及访问学生中选拔。“我们一直希望有更多优秀的本地人才加盟到Google,因此,招聘是不断进行的,是永无止尽的。”李开复说,“在2006年,招聘仍被列为工作重点。” 于扬说,“像百度这样的公司,可能会通过猎头从国外引进高端人才”。而雅虎市场部经理也告诉CNET记者:“只要是优秀的,我们都需要,但目前确实很缺乏技术类人才。”同时他表示:“雅虎绝对不允许挖竞争对手的人,也不允许我们的猎头去挖;当然我们也排斥竞争对手挖我们的人。” “最大的挑战是聘请倒有丰富经验的人来带领新人。新人和带头人的理想比例是4:1或5:1,而95%的新人都会从中国招聘。”洪小文说:“现在国外很多人愿意回国发展,我自己就是从国外回来的。但问题是,很多国外公司都想在中国扩张,所以,虽然带头人的供给是增多了,可需求也增加了;总的说来,需求大于供给。”“不过,还没有从STC流失到竞争对手那里去的”。 洪小文谈到了对人才的要求:“有独立思考精神、创新精神、扎实的基础和良好的科研态度。”比如传说中微软用来笔试应聘者的那些近似“脑筋急转弯”的智力测试题,其实并不是看你的答案,而是看你分析问题的方法,目的是测试数理逻辑等基本功。 与洪小文的朴实相比,Google对人才的要求颇具浪漫色彩,李开复说:“Google在选择人才方面主要考核三个方面因素,创新、实干以及个人价值观是否符合公司文化。我们很关注实干, Google有一个说法就是,如果你赞同,你不仅要举手还要伸脚,这就是表示不仅要认同观点,还必须参与实践。” 搜索并摧毁 尽管Google 尝尽了“创新”的好处,但“创新”只有在属于自己的时候,才是有益的事物,而假如“创新”能力被对手获得,显然不受欢迎。 1991年中国第一个在校大学生系统分析员、独立IT咨询顾问周煜认为:如果打工,Google是最理想的工作场所,“它提供了比其他很多公司优厚得多的薪水、福利和舒适的办公室,在美国大学里疯狂招募人才;它几乎面试所有的应聘者并尽可能多地雇用他们,它有太多的现金可以烧。”但周煜对于Google的前景十分迷惑:“Google很好,可我们不确定它还能走多远,因为Google把盈利模式锁定在网络广告,所有业务都围绕广告展开;而当微软和雅虎逐渐追上来之后,Google就会失去高速发展的动力。今天的Google被很多美国媒体视为‘魔鬼’,它正在重复20年前微软的行为——它尽可能的抢夺人才,以达到消灭竞争的目的,而这种行为却从客观上扼杀着‘创新’。” 但Google也好,百度也好,微软也好,竞争的最大受益人是消费者,竞争毕竟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竞争使得巨头们为观众演出着一场持续不断的搜索大戏,它本身就是精彩生活的一部分。正如洪小文所说:竞争能促进发展,竞争让人更加努力,应该以人为本,开发各种能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他说:“我不相信有一个秘方能解决问题,还是应该聚焦在用户上,让用户来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