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波Blog:二手车诺贝尔经济学奖与亚洲首富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7日 10:34 新浪科技 | ||||||||||
作者:愚博 前两天听说亚洲首富孙正义给中国一个二手车交易网站投了500万美刀,正好我要卖车,对这条消息留上了心。 周五,安科从深圳过来,叫上志军、开森、晓斌、明顺、欣欣、邢勃还有我一起喝茶
老孙这500万美刀就是指挥棒,估计又会有一大票web2.0的哥们冲到二手车交易这个广阔天地里鏖战了。 二手车交易是个大市场,也很web2.0,里面的学问非常大,已经出了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家,再出一个首富也不奇怪。 我们学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时候,老师就说,荣获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 )教授,他的获奖就来自于对二手车市场的研究。在二手车交易中,卖者显然比买者对车辆的剩余质量知情得多。买车人难以信任卖主的介绍,自然压低价格来弥补可能的交易损失。价格低了,"剩余质量"好的二手车主感到吃亏就要退出市场,而留在市场中的都是次品,于是买主就更要压低价格。这样一轮一轮下去,导致二手车市场的萎缩和瓦解。这个过程就叫作"逆向选择",因为平常说选,都是越选越好,而现在这个过程,却是好的先离场,最后剩下差的东西,所以叫"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 从上个世纪 70年代起,经济学家开始认识到信息在经济研究中的作用。此前人们关注完全竞争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实现效率的,并且形成了完全竞争范式。它依赖于两个假设。 第一, 是竞争假设,即市场中的每个行为人都预测自己的行动不会影响市场结果; 第二, 是完全信息假设,即经济行为人拥有与交易相关的所有信息,例如,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交易者是诚实的人还是骗子等等。 经济学要向前发展就必须放松这两个假设。如果假设行为人的行动会影响市场结果,那会怎样?粗略地说,我们可能会面对垄断,或者寡头市场结构,这是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问题。我们更关心"如果放松完全信息假设,把不完全信息引入经济分析会造成什么后果"的问题。在理论上,我们可以论证,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可以同时达到一般均衡和帕累托最优,社会的效率可以达到最大。但是,即使我们仍然保持竞争假设,而引入不完全信息假设,这个结论就不再成立。这就是阿克洛夫的工作。 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假设你想买一辆二手车,并且你知道市场中有一半人卖的是相对较好的车("好车"),一半人卖的是较差的车"坏车";但是,你不知道究竟哪一个人卖的是好车,还是坏车,你只是知道好车最少要卖 60000元,而坏车最少要卖 20000元。假定你的时间有限,或者缺少耐心(年轻人大凡如此吧),不愿来回来去讨价还价。你先开价,如果被卖者接受,就成交;否则,就拉倒。那么,你应该开价多少呢?开价 60000元显然是太高了,因为这不能保证你买到好车,如果你希望买到好车的话;而如果你希望买到坏车,开价 20000元(或者稍微多一点),就肯定有人卖给你。那么,希望买好车的人出价 40000元,这是市场上卖方意愿出卖价格的期望值,会怎样?这时,卖好车的人全部都会收摊回家。市场上只会剩下卖坏车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买者愿意,开价 20000元,就可以将坏车开回家。 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大家想一想,在这种情况下,市场,或者价格机制并没有带来 Pareto最优,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率。因为,想买好车的人没有买到好车,想卖好车的人没有出售好车,出现了"逆向选择"。 要破除二手车市场的逆向选择,最好的办法就是打破信息不对称,建立信任机制。我的一个朋友, 1998年的富康,最近以 3.8万元的价格出手,比二手车市场的价格高,让我非常诧异,她告诉我,买车的人是她的富康维修厂的车间主任,对车本身非常了解,对她也很了解,所以才能破除"逆向选择",达到双赢的局面。 要破除"逆向选择",建立信任机制,或许Blog是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法。Blog 是很重要的社会化工具,是建立信任机制的好方法。用blog卖车只是个idea,究竟这个商业模式怎么搭,自有勇于创业的弟兄们尝试,我就先抛砖引玉,把要卖的车挂到自己的blog上试试。本文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卖车的blog地址是 spaces.msn.com/freesoarer/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