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社会流行Google他人隐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4日 09:03 国际在线 | ||||||||||
国际在线消息:眼下在美国,互联网搜索引擎Google平均每月收到的查询次数高达290万,通过Google探听别人的个人生活、工作甚至爱好等情况,正成为一种新鲜而又危险的流行趋势。 据西班牙《先锋报》3月13日报道,在线技术论坛GlobalPov的主管、网络信息隐私问题专家戴维·霍尔茨曼表示:“这种现象从几年以前开始就在美国出现,随后向其他国家
对于许多美国人而言,Google还变成一个可供寻觅佳偶的宝库。用它除了可以找人约会,还可以打探到与意中人相关的更多情报。除此之外,父母们用它调查未来女婿的品行、员工们用它探听头头的好恶、领导们也希望通过它掌握下属的工作习惯以加以利用。 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互联网与社会中心负责人之一乔纳森·吉特仁在一份报道中指出,人们应该清楚,“你的员工或朋友如今可能接触到你的个人信息,而你原以为这些信息只有自己才知道”。此前,只有名人或明星的资料才会在网上广为流传,而如今,隐私被暴露于网上已成为成千上万普通人的噩梦。只需轻点一下鼠标,这些资料就会从一台电脑复制到另一台电脑上。 如今在美国,人们可以在网上轻易地找到各种有关私人的信息,从个人爱好到银行卡号,甚至连财产状况都一清二楚。吉特仁说:“如今,别人可以了解到更多他们感兴趣的、有关你的情况,人们不得不慢慢接受这个事实。”2005年,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就被人涮了一把。News.com在其页面上公开了施密特的个人财产资料,以证明通过Google获得他人资料是何等容易。 吉特仁说,“互联网的特性使得要规范这一行为变得十分困难”。互联网用户相信“Google上找不到的就是不存在”,因此这个“万网之网”聚集起一个庞大的信息资源,这使得以往那些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手段纷纷失效。加上美国迄今没有颁布类似于欧洲国家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更促使Google成为不当获得他人信息的方便之桥。(国际在线独家资讯 何晓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