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 > 正文

天际网:小企业的大梦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2日 15:16 中国电子商务

  现在的天际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企业”,他们正在等待自己的大机会。如果等不到,他们可能会从我们视线中消失;一旦等到,他们一定会带来个大家伙

  高永宏/本刊记者

  天际网(北京盈科时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一个很特别的企业。

  一方面,它很小,一年半前它成立的时候,不过有5个人;现在也只有不过20个人。另一方面,它做的事情影响却很大,作为中国本土最早的专门面对商务人士的社交网络服务(Social Network Service, SNS)服务商,它不光获得了媒体的广泛关注,更为众多的天使投资者和风险投资所青睐—— AOL、高盛、新浪、易趣等公司的创始人都为其投入了资金,大型风险投资商IDG也与其有过接触。据说天际网在目前已经完成的数轮融资中收获颇丰,至少已经有数百万美元入账。因此,尽管当初公司创建时选择“天际”这个名字,是取了“天际”才是“人际”的极限的意思,但多少也反映了他们的雄心壮志:虽然还是一个小企业,但做得绝对是大事业。

  商务SNS领域的快鱼

  风险投资商的青睐自有其道理。事实上,以强调人和人的交流和沟通为最根本特点的第二代互联网(或者用时髦的叫法:Web2.0)虽然来势汹汹,但现在看来,商务社交网络服务很有可能是其中盈利的排头兵。

  社交网络服务(SNS)的理论基础一般被认为是“六度分隔”(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理论。该理论于20世纪60年代由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Stanley Milgram提出并加以验证,主要内容便是:在这个社会里,任何两个人之间建立一种联系,最多需要六个人(包括这两个人在内)。不过,在问世之后的几十年里,这一理论始终没有找到用武之地,主要是因为在传统方式下,沟通的成本相当高。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上网用户的急剧增多,信息和关系的传递成本大大降低,该理论重新得到重视。网站技术的进步和IT实现成本的降低使得从21世纪初开始,各种社交网络服务(SNS)服务商应运而生。

  然而,一切商业模式要取得成功,意味着生产商或者服务商可以用较低的成本为用户提供较高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商务SNS继以普通交友为目的的SNS后应运而生。商务SNS严格界定了自己的网络内成员。相对一般人而言,商务人士的人际网络显然有着高得多的价值。而互联网管理和传递信息的方便性决定了一旦可以正确设计(充分照顾到用户的使用倾向),人际关系的管理和拓展可以用非常低的成本实现。当然,要保证商务人士在其中获得价值,有赖于至少三点:1,社交网络中的身份和资料必须是真实的;2,网络中的人士必须在某种程度上是同质化的,只有这样,这种“关系”才能带来价值;3,网络中的商务人士必须足够多,这样才能为每一个使用者带来不菲的价值。由于率先满足了上述三点特性,欧洲最大的商务SNS服务商openBC在用户基数还相当小的时候就已经实现了净现金流入。而2005年,该网站在用户数仅有70余万的情况下便实现了700万欧元的销售收入,并且利润丰厚。毫无疑问,商务SNS拥有无穷的潜力。

  然而跟欧美国家有所不同的是,中国的职业经理人群还正在形成中。因此,在中国开展商务SNS,还缺乏最广泛的土壤。不过,问题在于:在这个快鱼吃慢鱼的互联网时代,如果等土壤真正形成之后再动手,你很有可能已经落后。因此,对天际网来说,它最大的挑战不是在于如何更快地推广,尽快获取尽可能多的会员基础,而在于如何在巨大的前景和残酷的现实之间达到一个最好的平衡。所以,天际网创始人、CEO林踏实的前进步伐值得欣赏:在大规模推广时机尚不成熟时,为未来可能的爆发静静地积蓄力量。

  以不烧钱为生存之道

  林采用目前这种策略绝非偶然。事实上,林是中国第一代互联网的弄潮儿之一,在该行业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曾担任美国在线中国区总监、新浪网副总裁等职务。1999年,在Excite创始人Mark Wong-VanHaren的鼓动下,林和Mark一起创立了名噪一时的Q点网。Q点正式发布6个月后,便成为国内最大的以个人主页为主的娱乐社区,用户数量直线上升。但是,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使得Q点无法渡过接下来的互联网寒冬——而有明确盈利模式并顺利过冬的互联网企业在数年后的今天都已经成为一方霸主。同时,当时以烧钱为特点的运营方式也给林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因此,在几年后,当林重返互联网行业,创办天际网的时候,他已经深谙在这个行业的生存之道。首先,你必须面对实实在在,可以提供较高价值的商业需求。显然,商务SNS服务符合这个条件。林告诉记者,他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身在这方面有很高的需求才认识到了这个领域的潜力。其次,在条件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时候,要严格控制自己的财务支出,健康地活下去。事实上,在天际,很难看到不必要的开支。

  公司初创之际,租用的是现代城一间相当小的办公室。随着人员的增多,他们搬到了更大的办公室,但在空间利用方面仍然保持了“高效”的特点。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天际的发展也像它的员工数增加那么缓慢。虽然创立只有1年半,但天际的会员数已经超过6万多——在一般的互联网企业,这个数字也许微不足道。但是,如果你意识到这6万多人都是使用真实姓名注册的职业人士,并且其中约35%都是中高级管理者,你会对这个数字的规模有一个重新认识。当然,天际的胃口远不止如此。

  天际的野心

  从一件事情上可以看出林的野心:虽然会员数还不是很多,他还是花重金从美国请来了互联网构架专家Michael Robinson任天际的CTO。Robinson曾担任Sprint International等多家企业的高级构架师,拥有20多年IT从业经验。他的工作将保证天际网在未来即使拥有百万计的会员数,网站的各项功能仍不会崩溃——对于商务SNS来说,因为每一个新成员的加入都将导致已有关系网络的重构,在会员人数很多的情况下,如果构架不够优化,系统很容易因为关系的几何级数增加而崩溃。

  在其他方面,天际也在默默积蓄着力量。从最早的校友会活动,到最近推出的天际活动平台,他们一直在给用户提供越来越多的体验。这种体验,一方面会使得原有用户对网站的“黏度”——养成定期访问网站的习惯——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大影响力,使得更多人加入天际。现在,每隔一段时间,天际网的“天际精英”一栏中会增加新的面孔。而在活动平台上,每周都有数百个活动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各种小团体正在形成。

  毫无疑问,从各方面来讲,现在的天际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企业”。但是,他们要做的事情却无论如何都不小。现在,他们正在等待自己的大机会。他们有可能因为等不到或者抓不住这样的一个机会而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但一旦等到,他们带给我们的,一定是一个大家伙。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