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QQ盗号案被判违法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1日 11:01 南方新闻网 | ||||||||||
网络盗号、售号现象仍然猖獗,5位QQ号黑市售价上千元 1月13日,两名青年因盗窃130多个QQ(腾讯公司的即时通讯软件)号码在网易、淘宝等网站上出售,被深圳市南山区法院以“侵犯通信自由罪”分别判处拘役6个月,并追缴违法所得6万多元。日前,这宗诉讼的最终上诉期已经结束,意味着全国首宗盗窃QQ账号诉讼已有了结果,“法律明确界定此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这与前段时间香港法院裁定全球首宗BT下载侵权案件罪名成立有着类似的重要意义,此前,我国司法实践领域对盗窃QQ账号行为的认定处于空白。 QQ盗号严重困扰网民 对于日前的诉讼案结果,腾讯公司公关部人士向记者表示,盗卖QQ号在法律上已被认定为犯罪行为。“正如丢失手机导致丢失众多联系人信息一样,一个使用多年的QQ号码的丢失,同样将让用户蒙受难以量化的损失。”腾讯QQ目前注册用户达4亿,活跃用户为1.7亿,同时在线人数为1600万,是目前拥有最多用户的即时通讯软件。 像手机号码一样,不少用户对短小、吉利或带特殊含义的QQ号码有追求,网络上因此出现了利用盗号软件、木马病毒等非法手段盗窃别人的QQ号码和密码,并将其出售的行为。 近年来,QQ的号码被盗成为网友头痛的现象,大部分的用户都深受此困扰。尽管腾讯已经采取了密码保护、安全中心、虚拟键盘输入密码等保护手段,但不法分子仍通过欺骗、偷窥用户按键数据、病毒软件等多种方式盗取QQ号码。 专家解释“侵犯通信自由罪” 由于QQ号码目前尚不属于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财产之列,窃取、倒卖QQ号码的行为一度不被认为构成犯罪,号码所有者的权益更是无从得到保障,盗卖者更是肆无忌惮。此次的判决,“侵犯通信自由”的定罪引起了业界的重视。 资深专家于国富律师表示,本案中,两被告作为熟悉互联网和计算机操作的QQ用户,篡改了130余个QQ号码密码,使原注册的QQ用户无法使用本人的QQ号与他人联系,造成侵犯他人通信自由的后果,“这次QQ号码盗卖案的判决,为日后同类纠纷的裁决提供了法律依据。” 盗卖现象依然猖獗 在“盗卖QQ号码”案件审判结果公布后,互联网上的盗号、售号的现象并未得到太大的遏制,盗号、售号的现象依然猖獗。 日前,记者在百度上搜索“QQ盗号软件”,得到了97000多个结果,不少网站提供如“QQ大盗”、“QQ盗号王”、“QQ屠戮者”等软件下载;而搜索“QQ号出售”,也得到19000个结果,大量“极品QQ号出售”、“超酷QQ号”的消息出现在各论坛和淘宝、Ebay等个人拍卖网站,其中一些便于记忆的、早期发放的5位数QQ号,甚至叫出了上千元的售价。 本报记者 黄懿 链接 QQ防盗小常识: 1、使用较长的QQ密码,最好采用英文数字结合、8位以上,输入可使用QQ软件“虚拟键盘输入”。 2、在网吧使用QQ时,在C盘的QQ目录里留下以QQ号码为名称的文件夹,里面就包含用户的密码、聊天信息等,记得将该文件夹删除。 3、安装工具软件,包括杀毒软件、病毒防火墙、木马专杀工具等,并定期更新软件病毒库。 4、来自网上邮件、链接、文件等,要细心判断处理,不可随意打开。 5、申请QQ密码保护并牢记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