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 > 正文

Google借牌落地走旁门左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 09:41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曹增光

  上月底,Google推出了新的中文搜索服务Google.cn,与去年Google大张旗鼓宣布进军中国市场并成立研发中心的高调姿态相比,这次推出真正的中文搜索服务却显得相当低调。按照Google的官方披露信息,未来,Google中国将主推Google.cn。然而,作为一家外资企业,Google拿到了进入中国互联网内容服务市场的通行证了吗?业内人士抱此疑问。

  根据中国政府对互联网内容服务市场的规定,任何外资企业不得在中国境内提供互联网内容服务,合资企业如果要申请这项业务,外资比例必须低于50%。这也就是说,Google如果想把他的服务器从美国加州搬到中国北京,就必须在中国与一家中资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同时,以合资公司的名义向中国互联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否则,任何其他途径进入中国联网内容服务市场,都是不合法的。

  Google借道 合法与否?

  记者在浏览Google.cn中文搜索网页时发现,如同其他中文网站一样,在页面的最下面也放置了标注为“京ICP证050124号”的许可证标志,同样,在许可证的右方也有一个红盾标志,但让记者生疑的是,点击红盾标志后应该链接到该企业在工商局里登记的相关详细信息,用户可以从这里可以查看该网站的办公地址、营业范围等内容。而在Google.cn的页面,这个红盾被处理成灰色,而且,只是摆个样子,没有链接。

  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又登陆了

信息产业部ICP/IP地址信息备案管理系统(www.miibeian.gov.cn)进行查询,结果发现“京ICP证050124号”是北京飞翔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经营许可证,这家名为“赶集网”的网站主要做分类信息、广告等互联网内容。Google缘何在自己的中文搜索页面上放置别家的ICP许可证号,“赶集网”与Google背后又有着怎么的联系呢?

  在信息产业部ICP/IP地址信息备案管理系统中记者发现,“京ICP证050124号”的备案域名信息里并没有包括“www.google.cn”的域名。这种做法是否合乎规定呢?信息产业部负责ICP/IP地址信息备案的一位人士表示,一家公司运营多个网站是允许的,也就是说一个ICP的许可证号可以包括多个域名,但必须在ICP/IP备案管理系统中的域名列表里进行录入和修改。言外之意是,不同经营主体的公司是不被允许使用同一ICP许可证号的。

  显然,“赶集网”与Google是不同的公司主体。Google将京ICP证050124号标志放置在自己的中文搜索页面下面打的是擦边球。在中国手机市场这样的借牌游戏已经屡见不鲜,但在中国互联网内容服务监管市场,ICP许可证号标志着经营互联网内容的合法性,隶属于网站主办方,不在备案信息中更改,“套用”别人的“执照”显然是违规的。况且,Google带有明显的外资背景,这种曲线介入的方式自然站不住脚。

  在有关互联网ICP/IP备案的规定中看到,对互联网信息进行备案是通信管理局的管辖范围,一旦有网站提供虚假的备案信息,可以将此问题告知当地的通信管理局,如果管理局确认抢先报备的信息是错误或虚假信息时,管理局将撤消该用户的备案信息。同时,在《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中也有这样的明文规定,未取得经营许可证,擅自从事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或者超出许可的项目提供服务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

  赶集网与Google的暧昧

  可见,赶集网与Google之间的关系成为一个关键。对于与赶集网“共用”一个ICP许可证号的问题,Google中国公关经理崔谨对记者解释,这是由于Google在中国并没有自己的ICP证,而是通过与赶集网的合作,由赶集网代为运行Google.cn域名。Google与赶集网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赶集网帮助Google中国运行Google.cn域名,Google则为赶集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这是双方受益的事情。

  对于Google的解释,有互联网的业内人士表示,这是典型的“借牌运营”策略,而“域名托管运营“之说也有“强词夺理”的嫌疑,互联网的ICP许可证号与网站的经营实体是一一对应的,如果说哪家网站没有申请被批准ICP许可证,都可以效仿Google,随意找个有许可证的网站借用的话,政府对互联网内容服务的监管不就成了一纸空文了?显然,Google对于这种作法难以自圆其说。

  不过,记者登陆“赶集网”发现,在“赶集网”的右上角放着Google的字样,但“赶集网”与Google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而Google也只是模糊地将双方关系模糊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很明显,仅仅是战略合作关系对于Google与赶集网使用同一个ICP许可证号的行为是难以支撑的。而且,也一直有传言认为,不排除Google会通过收购一家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形式染指中国互联网内容市场。按照推测,一旦Google与一家中国公司合资,并达到持股比例不超过50%的规定,Google进入中国互联网内容市场也就有了合法的渠道。

  中国互联网搜索市场对于Google来说是一块不可能放弃的肥肉。不久前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期间,Google总裁Eric Schmidt提到了百度,他表示Google如果不迅速进入中国,百度等中国互联网搜索网站将控制中文搜索领域,从而攫取高额利润。显然,这已经表明了Google对中国互联网市场的坚决态度,而且,去年Google不惜与微软对簿公堂,从微软挖来李开复作Google中国的掌舵者,这也暗示出Google对中国市场的觊觎之心。

  中国互联网监管急待收紧

  一直以来,中国政府对互联网内容市场的监管表现出收紧趋势,包括对经营性网站和非经营性网站实行ICP/IP备案信息管理的政策,这都表明着,针对互联网内容的审查和监督,政府将采取高压政策。

  但一个事实是,包括微软、YAHOO等外资互联网巨头都通过曲线方式进入了中国互联网市场。去年5月11日,微软的在线服务分支机构MSN与上海联合投资有限公司SAIL共同出资成立MSN中国分公司,正式名称为“上海MSN网络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据悉,该机构已经获得中国政府部门的许可,将在中国境内发布MSN的产品与服务。而YAHOO也通过与阿里巴巴的合作在中国互联网市场落地。

  政府应当在监管外资涉足中国互联网内容市场上给予足够的重视。比如微软MSN并没有获得中国政府颁发的“因特网信息服务业务”的ICP许可证,但仍然可以通过与北青、猫扑、淘宝采取频道内容合作的方式“长驱直入”,这给外界透露出的一个信息就是,政府对于一些曲线落地策略保持了“默许”的态度。也有人士认为,这或许可以看做是中国政府在对外资在中国从事互联网内容服务禁区的监管缺失。

  在微软、YAHOO相继进入中国互联网内容市场的大门后,Google已经等得不耐烦了。不过,Google借鸡生蛋的方式给人感觉像是在走“旁门左道”,作为在全球搜索市场排名第一的巨头,市值高达1000亿美元,Google此次借牌运营的策略多少与其身份不太相符。也有一种说法认为,由于申请ICP许可证需要很长时间的审批等待,但Google急于进入中文搜索市场,因此便出现了文章开头描述的一幕。

  如果推测正确的话,Google“借道”也许只是一个过渡性行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