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堃:一场博客的全民运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8日 11:46 ChinaByte | ||||||||||
天极网特稿(记者 方堃)对于很多人而言,博客显然已经(英文称BLOG,又称网络日记)成为一夜成名的新途径。可是近来也出现了因写博客而被公司辞退的事件,为博客二字蒙上了阴影。博与不博,成为了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博客已经超过了300万人。CNNIC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中国上网用户总数突破1亿。目前,中国网民数和宽带上网人数均位居世界第二。
这些争论中,有人认为因博客而成名无可厚非,存在即合理;有人则认为博客是在众哗取宠,现在电视节目也好,报纸杂志也好,其娱乐化元素越来越多,而博客只不过是符合这些媒体的娱乐化需求而已。 Ellen Simonetti就职于美国一家航空公司,因在个人博客上发表“空姐日记”而遭到公司的解雇,解雇原因是“发表了身着公司制服的不检照片”。无独有偶,索尼在线娱乐部门雇员Josh Robinso也因在个人博客上发表见解而被解聘。Robinso今年1月曾在博客上发表了Xbox360和PS3的性能对比文章,由于该文中有PS3性能略逊于Xbox360的言论,因此索尼对他下达了“逐客令”。 王小峰是《三联生活周刊》的记者,他的博客“按摩乳”夺取了德国一家机构评选的2005年度“最佳中文博客”。最近,他的一部名叫《小强历险记》的博客电影在互联网上又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波澜。随着“按摩乳”和《小强历险记》逐渐走热,王小峰也随之成为了热门人物。 以上几条消息说明虽然因博客而出名者不乏其人,然而也存在着因博客而对自身生活带来负面影响的情况。博客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则是诱惑与风险并存在。凭借互联网的极高传播率,博客为没有出名的人提供了出名的途径,对于已经出名的人则提供了提高名气得又一途径。同时,由于博客也存在着泄露个人信息或因部分言论而而为个人带来损失,这是其风险。 在如今“眼球经济”的市场规则下博客吸引了无数眼球,自然而然就具备了商业价值。与传统网站提供内容相比,博客提供了一个展示自身的平台,网民将自己的内容通过博客展示给别人。一个名叫Keso的人就通过博客获得了真金白银。他多会开始写作博客已经无从知晓,不过他博客访问量目前已经突破了160万。据传他已通过博客从GOOGLE处获得过6000多美元得分类广告分帐。 目前博客建立者可以通过Google Adsense等广告系统赚钱,此外还可以将博客出售或对浏览者进行收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