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 > 正文

互联网撞击过年传统习俗 春节经历技术革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9日 16:57 新华网

  新华网南京1月29日电 (记者 郭奔胜 王建华) 当今世界尊崇人数最多、起源历史最悠久的传统节日之一——中国春节,正在经历着一场“新技术革命”,其内容繁复的传统习俗越来越多地受到互联网的撞击。1月29日是中国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即大年初一。对于10多亿中国人及海外华人而言,张贴年画窗花、燃放焰火爆竹、穿戴全新服饰、烹饪祈福饭食、登门拜年祝愿、祭灶守岁求安、沿街舞狮挥龙,以及其它趋吉避邪等传统习俗,必定是人人难以割舍、历久不破的过年“图腾”。

  然而,在许多年轻一代的眼中,不少的传统年俗已不够时尚和前卫,“网上过年”开始流行、似乎更具吸引力和更有“年味儿”。

  21岁的南京大学三年级学生唐建家住一千多公里外的西安市,他留校过年。唐建说:“我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在网上大拜年和放鞭炮。”

  自从离家上学后,大年初一向长辈们下跪叩头贺新年的规俗,唐建就再也没有“履行”过,他一直通过互联网发送文字和各种象征性的图标传递拜年祝福。

  他父亲说:“我不习惯也不喜欢这种方式,很想儿子过年回家与我们团聚。”用传统中国人的眼光看来,在辞旧迎新时不能举家团圆是严重的缺憾甚至是禁忌。

  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速度令人惊讶。一项最新的统计数据说,中国网民已达1.2亿,即约10%的中国人使用电脑上网。

  南京大学民俗艺术研究室主任陈竟说:“互联网虽然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地理距离,但在某种程度上却颠覆或稀释了中国人的许多传统年俗。”

  他说:“不管你愿不愿意,几乎无所不能的互联网正在改变或影响最受中国人重视的过年传统习俗,古老的界限、禁忌与清规戒律经受着它的撞击。”

  浩瀚数千年,无论是写春联、拜年,还是给压岁钱、接财神、闹花灯等传统习俗,都是以家人一起团聚辞旧迎新为前提,家人面对面分享过年的喜庆,被看成是最有人情味、最为正统的形式。

  陈竟说:“但许多年轻人正在丢掉这些。即使他们回家与亲人团聚,也对许多传统的年俗没有多少参与的兴趣。”

  中国年俗专家徐艺乙对此亦心怀忧虑:“在文化多元的时代,年轻人总是走在传统的前头,一方面反映年轻人追求时尚、叛逆传统,另一方面也给传统中国年俗提出了挑战。”

  然而,互联网“年味儿”的拥趸者们却有自己的辩护理由。北京中关村一家IT公司的程序员白洁说:“我认同过农历新年,也购买了很多年货,不过,那不是家乐福超市或农贸街上的商品,而是从互联网上下载的对联、灯笼、红包、鞭炮、财神爷的形象等等,全部是动画制作,还伴有悦耳的响声。”

  她说:“我还亲自制作了网络除夕团圆饭,布置了同时有绿树鲜花及雪地清泉、在不同地域和时令景致的餐厅,并为所有的家人都留了位置,尽管是虚拟的,但辞旧迎新的气氛颇为热烈。”

  她认为,中国年俗需要在时代的发展中选择继承和创新,“目前所有的过年传统习俗也是在过去几千年里逐步发展起来的,谁说十几年或几十年后,随着网络的彻底普及,‘网络过年’不会成为中国传统习俗的一部分呢?”

  民俗专家陶思焱认同这种看法。他说:“互联网并不会让中国人抛弃春节,而只是改变一部分人的过节方式。在传统的和家团圆的涵义基础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年俗也已经有了一些发展变化。”

  互联网撞击中国传统年俗,并未严重冲淡传统的年味儿,因为目前网络的经常使用者还主要是16岁至35岁的城市年轻人。在广大农村,中国人的过年方式仍然传统,各种习俗仍然在现实中继承。(完)  

    相关报道:

    春节假期全国手机短信发送量有望达120亿条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7,200,000篇。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