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 > 正文

Google落地才是硬道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8日 10:42 天极yesky

  作者: 张翼轸

  Google.cn上线了。

  当然,标志着Google正式在中国落地的,不是google.cn的上线,而是其页面下方那个"京 ICP证050124号"的标识。这充分揭示了,Google.cn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Google子
站。

  所以,用Google.cn搜索某些词汇时,在搜索结果的最下方会显示如下的提示"据当地法律法规和政策,部分搜索结果未予显示。"

  面对这种"自我阉割",许多将Google视作当代伊甸园的粉丝,不由得一声叹息。但在我看来,对Google.cn来说,落地才是硬道理。

  谈及Google.cn的"自我阉割",许多批判者总要提及大洋彼岸Google的大义凛然。当"美国司法部向Google施压,以迫使Google提交用户的网络搜索资料,上交其数据库中的100万个随机网址,以及任何一周时段内Google的搜索纪录,为美国政府捍卫网络《儿童线上保护法》提供有力的证据" 时,Google严词拒绝。而与此对比,多家搜索引擎却已经与政府合作,提供政府需要的信息。在批判者看来,既然Google在美国可以和政府对抗,那么在中国也该如此,拒不妥协才是。

  可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就是,美国是一个三权分立的国家。司法部作为行政分支,并无权强迫Google提供上述信息,而只能够请求司法分支的联邦法庭责令Google交出司法部所需的信息。但是联邦法庭是否会同意司法部的请求还是未知数。更何况,即使联邦法庭同意此请求,Google也大可一路上诉,甚至把官司打到最高法院,就是否"违宪"辩论个明白。在拒交信息的整个过程中,Google会而且只会做得的便是在美国的司法体系下,按照允许的程序尽最大的努力,如果最高法院的裁决是Google必须向政府公开相关信息,那Google也只能乖乖遵守--作为上市公司,Google不会傻到与法律或者更准确说与国家机器对着干--虽然光是公布隐私的传闻已经让Google的股价大跌了。

  至于中国,咱中国国情不同。我们根本就不是三权分立的国家,而且也正如Google所提示的"据当地法律法规和政策",我们在这方面的控制不仅仅是法律上的,更是政策上的。Google在中国是不具有和政府叫板的土壤的。

  更何况,Google.cn如今的"自我妥协",恰恰是入乡随俗,在中国做一个遵纪守法好企业的良好代表。读者需要注意的是,在美国,政府和Google的争议是在隐私权上,而这是在美国法律体系下受到保护的。而在中国,虽然Google.cn没有明确表明那些内容在搜索结果中没有提供,但我们大致也可以估计到是与反动、色情等相关的。而这些资讯传播在中国的法律体系下是禁止的,不合法的。Google在中国环境下对上述信息的搜索和快照查询进行限制,自然也是顺其自然的。

  上面谈的,是理论问题。其实对于Google.cn来说,所谓"自我阉割"也不过是先人一步而已的实用之举而已。对于那些批评者而言,不会不知道GFW这东西。即使是Google.com这样没有"自我阉割"的国际版网站,只要你在中国访问同样不可能获得所有的消息,区别只是在于Google.cn明确告诉你部分信息没有提供,而Google.com会神奇的连接中断并且短期内无法访问而已。

  使用"自我阉割"的Google.cn,虽然有些信息我们看不到,但是这也保证了我们对于其他的信息访问的自由;笔者作了一个实验,利用Google.com搜索某个敏感词汇,虽然Google告诉我们有400多万个网页,但是其中前100个还没有显示完,连接就中断了;使用Google.cn,我们被告知有近300万的网页,虽然一下子少了100多万个网页,但是之后的搜索结果却都顺顺当当的显示了出来。在Google+GFW时代,合法的搜索行为和搜索内容因为受到不合法内容的波及而"同归于尽",在Google.cn时代,不合法内容同样无法访问,但是合法的搜索行为和搜索内容至少在"自我阉割"的保护下成为可能。对于大多数对于访问和搜索非法兴趣的普通用户而言,这无疑是一种进步--用户没有失去,只有得到。

  在中国这样的国情之下,抱着完美主义的想法看待事物,尤其是看待Google这样一个其实只是希望"通过正当途径赚钱",而未曾想背负什么道德使命的上市公司,无疑是一种幼稚。我们的目光不能只是盯在"不能得到什么",而更要看看我们"又可以多得到什么"--决定什么是我们不能看到的,这不是Google作为一个企业可以改变的;但是帮助我们看到本该可以看到的东西,却是Google"妥协"可以做到的。

  对于一家企业,对于一家以"整合全球范围的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作为使命的企业,在中国落地,即使是"妥协"后的落地,也是一种渐近目标的成功之举。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