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天气短信邮箱导航通行证
爱问(iAsk.com)
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 > 正文

评论:网警走上前台呼唤更完善的法制框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6日 07:07 中国青年报

  莫林浩

  从今年1月1日起,网民访问深圳市的网站、论坛,就会看见两个很有亲和力的卡通警察的浮动图标,他们是该市公安局网监分局率先在国内推出的网络警察形象,分别叫“警警”和“察察”,是深圳互联网虚拟社会维护秩序的警察。(《中国青年报》1月4日)

  其实,网络警察早已存在,“警警”和“察察”的出现,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标志着网络警察已经从幕后走向前台。网络虚拟警察亮相,填补了互联网管理者形象的空白,也将对网络违法犯罪活动起到有效的震慑作用,但更值得关注的是,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要与时俱进,填补互联网管理的法律空白。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虽然颁布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法规,但立法远远赶不上互联网的发展形势,对于网络这个虚拟社会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仍然缺乏相应的法律规定。在笔者看来,互联网管理有两个方面急需法律加以界定。

  一个方面是网民的公民权利问题。互联网上出现的一些新事物,很难用现实社会中的传统法律来加以判别和界定,常常引发争议。比如说“裸聊”问题,某些地方的网络警察开展了监视甚至抓捕裸聊公民的执法行动。对于此举,赞成的人认为有利于防范、打击网络色情违法行为。但也有反对者认为,警方的行动侵害了网民的隐私权、人身权、通信自由权,而且并不是所有的“裸聊”者都是犯罪分子,有的属于私生活的范畴,就像“夫妻看黄碟”一样。显然,在这类问题上,网民的权利需要立法给予明确的说明,否则,警方的执法行为就有侵犯公民权利的嫌疑。

  再比如说网络虚拟财产权的问题。网络游戏中的宝物、QQ等聊天软件的号码等等,都可以归属为网络虚拟财产。目前已发生了多起盗窃虚拟财产的民事纠纷或刑事案件,但是如何看待网络虚拟财产,法学界还存在争论,需要立法部门予以澄清。

  另一个方面是网络警察的执法边界问题。对于私权领域,法无禁止即自由;对于公权领域,法无授权即禁止。目前网络警察的一些执法行为,并没有针对性的法律授权,有可能出现公权力越界的问题。比如说网警在线监视淫秽色情活动时,是否能把所有的聊天室甚至聊天软件都置于监控范围内?在现实生活中,警察未经许可是不能私闯民宅的。对于虚拟社会中的网民个人空间,在未得到法律授权的情况下,网警恐怕也不具备这样的权力。此外,网络警察的刑侦手段,是否都符合宪法规定,不会侵犯公民的言论自由和通信自由,也是需要执法部门引起重视并予以说明的问题。

  网络虚拟警察的出现,让我想起了屡受争议的交警“暗中执法”。由于网络的特殊性,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警察都是“暗中执法”,但执法原则应是公开透明的。法治的一个原则是,法律应该是众所周知的,明确宣布的;法律的含义应有清楚的规定;法令的条文和意图都必须具有普遍性。目前的一些网警执法行为,恐怕并不完全符合这一原则。

  法治社会的一个判别标准是,公权力都在法定的轨道中运行。笔者把网络警察走向前台看作是一种进步,但更希望相关法律及时跟进,让网警的执法行动都能在完备的法律框架内进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