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开通:政务透明度重大提升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3日 08:35 第一财经日报 | |
中国政府网负责人周锡生说,政府与百姓信息不对称,已经成为转变政府职能亟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新华社报道 北京时间1月2日凌晨,美国权威机构发布的一项新的世界网站综合排名诞生了。有 这家网站就是2006年元旦零时正式开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仅3个月前,中国政府网开始试运行时,在全球1200多万家网站的排名还在10万多位。 海内外舆论反响热烈,普遍认为这是中国政府管理方式的一个创新,是中国提高政务透明度、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个重要举措。 中央政府上网,建设开放式社会的一大步 元旦,正在办公室值班的瑞典政府官员乌冷第一次进入中国政府网英文页面,浏览了几个分区后,他称赞:“这是中国政府打造透明政治的主动之举。这是建设开放式社会,用多种媒体监督政治的第一步。” 中国政府网自2005年10月1日试运行以来,一直吸引着全球各方的目光。美国发行量最大的华文报纸《世界日报》发表评论说,尽管大陆媒体对网站的开通并未大张旗鼓地宣传,但这其实是北京当局的一件大事。这个网是代表中国国家的国网,它的推出旨在积极参与国际文化竞争,壮大中国自己的资讯产业,推进政府政务公开,建立阳光政府。 “中国政府网开通,标志着我国政府在打造透明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方面,又向前迈了一大步。”行政专家、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说。 以电子政务推动政府自身建设 新华网总裁、中国政府网负责人周锡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建立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推动电子政务建设,是推动政府机关转变作风,建设透明、高效、务实、廉洁的政府的一项重要举措。 他说,政府与百姓信息不对称,已经成为转变政府职能亟须解决的一个问题。信息不对称,容易滋生腐败;而很多百姓由于不了解情况,和政府之间产生了隔阂。以社会保障改革为例,解释得晚了一点,群众议论就很多,后来劳动保障部赶紧做解释工作,才慢慢平息下来。这件事如果提前做,然后再公布改革措施,可能就会好得多。我国政府越来越认识到及时、准确发布政务信息的必要性。而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的建立,对于促进政务公开,便于公众知情、参与和监督,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部教授汪玉凯介绍,事实上,从上世纪末起,我国就开始大面积推动政府上网,1999年被称为“政府上网年”。目前,从中央各部委到县级以上政府,全国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已有上万家。而这些网站缺乏统一规划,管理混乱,重复建设严重,死网、呆网大量存在,浪费了很多人力、物力资源。建立中国政府网的意图之一,是整合资源,实现信息共享。 近年来,全球 信息化浪潮迅猛推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也不能落后于时代潮流。中国政府网被批准立项是在2001年,当时根据联合国的排名,我国政府信息化程度在世界各国列100位以后。两年前,也仅仅上升到了第七八十位,这与中国的国家地位、人民群众的需求都很不相称。中国政府网的开通,有望改变这一状况。“过去老百姓看不到的,现在都登出来了” 试运行期间,中国政府网3次直播国务院的专题会议。有网友评价:“国网使人民政府和人民的距离变小了。” 汪玉凯说,此前的各级政府和部门网站多是“各自为政”,老百姓要想办事必须先知道这件事归哪个部门管,才能上网查找相关信息。而现在,政府网由分散走向整合。 中国传媒大学网络经济研究所教授周鸿铎说,中国政府网可以让民众及时了解中央各个部委以及各地的重要信息,便于人们根据国家提供的信息来规划自己的工作、生活。 中国政府网还是一个史无前例的权威资料库,把国务院令、国务院发文、国办发文等7种文件分门别类上网,还把从2000年以来的200多期国务院公报悉数搬上互联网。网民“大苗”说:“过去老百姓看不到的,现在都登出来了。” 周锡生说:“在这个任何人都可以发表评论的虚拟世界,有这样的支持率是前所未有的。”但他同时指出,与西方发达国家一些政府网站相比,中国政府网和地方政府网站间的互联互通程度、服务功能和互动性等方面还有待改进。 周锡生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尚处在初级阶段,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而广大网民对中国政府网的支持和建议表明,人们对以此推进政府管理方式变革充满了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