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05年中国互联网:资本重新来袭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9日 17:56 新浪科技 | |||||||||
郭开森/文 2005贺岁电影《无极》中有一句话,如果你跑得足够快,就能超越时间。对于中国的互联网产业来说,我们想说,如果事件发生得足够快,就可以忘记时间。 时间或许对于任何人、任何事、任何产业来说,都是恒定的刻度标尺。但是,对于
农历大年初八,盛大陈天桥突然收购了新浪19.5%的股权,成为新浪第一大股东。这件事,充分证明了,在互联网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紧接着,马云率领的阿里巴巴收购了雅虎中国,又一次让人们体验到了什么是意外。 年中,百度高举高打,上市首日股价飙升354%,全世界因为中国概念而疯狂,疯狂从太平洋的彼岸传到此岸,疯狂就发生在你我身边。 而临近岁末,12月28日,IT第一名记刘韧创办的IT社区Donews以百分之百换股的方式被猫扑全资收购,似乎成了这一年最好的一个惊叹号和休止符。 有人说,无数的意外,构成了合乎逻辑的事实,正所谓,偶然性中隐藏着必然性。所有重大历史事件都有一个共同特征:既在意料之中,却又出乎意料之外。这就如同一场超级足球比赛,90分钟内没有人可以预测将要发生什么,谁会进球,谁将领到黄牌,谁会受伤,谁又将被替换下场——不确定性,也许这就是足球的魅力之处,这就是互联网产业的魅力之处! 可以有很多种方式,给这个互联网年份下定义。比如说,2005年是并购多发年,创业活跃年,资本疯狂年。再比如,2005年是互联网第二波创业热潮年,是博客普及年,是第二轮互联网泡沫年,等等。但如果一定要用两个字来形容这一年,我们只能无奈的选择——嘈杂这个形容词,来形容这一年。 如果把时间的镜头渐渐拉长,我们或许可以更清晰地审度我们当下我们所处的这个年份。在度过了2001、2002年的寒冬之后,互联网产业终于迎来了回暖、复苏。这一年里,盛大、网易的股价高开低走,MSN和Google在中国暗中布局,搜索市场风起云涌,博客应用受到门户网站的认可和重视。这一年的事情太多,无法一一道尽,我们的专题只能从人物、事件、话语、瞬间等4个侧面悉数展开、呈现。 本文写作之时,一位业界的朋友打来电话说,“2005年北京的冬天,据说已经下了2场雪。也许因为北京太大,每次下雪,在中关村的我都没有看到。到2005为止,据说中国的互联网至少有2次创业的机会。也许因为某种原因,每次热潮来临,我都错过了。不知道是对还是错。”我跟他说,机会总是有的,无所谓对错。 的确,从历史的长河来看,一年实在太短。因为对于企业界来说,在任何一个年份里,都人创业,有人上市,有人盈利,也有亏损。有人失意,有人彷徨,有人欢呼,有人幸福。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不必刻意的在意这一年,或者说,我们应该更热烈地拥抱下一年——2006年的中国互联网,我们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