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评论:科学研究求实第一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7日 07:52 新京报 | |||||||||
曾被誉为“克隆大王”、“克隆先锋”的韩国科学家黄禹锡,针对学术造假的指责,在记者招待会上承认,在拍摄论文上刊载的干细胞照片时有过“无法挽回的人为失误”,因此决定即使经过调查核实克隆干细胞确实存在,也要与研究小组成员协商后撤回《科学》杂志上的论文。首尔大学16日早些时候宣布,他们已经成立一个专门委员会对黄禹锡胚胎干细胞研究成果进行重新验证。
遗憾、震惊、痛惜,或者正如韩国人所说的,12月15日是韩国科学界的“国耻日”。但现在决不是幸灾乐祸的时候,弄清这样一位被视为“民族英雄”的研究人员为什么出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 近年来,黄禹锡迅速成为韩国的民族英雄,同时成为振兴韩国的科学巨匠。除了韩国媒体,世界各国的媒体都在连篇累牍地报道黄禹锡是怎样从人生和科学事业的方方面面,演绎了另一个丑小鸭到白天鹅的传奇故事。但人们可能忘记了一个最基本的科学精神:以求实的态度和方法验证黄禹锡的研究是否属实,哪怕是怀疑或提出一些问题,黄禹锡为什么得以在世界尖端而敏感的领域如此迅速地取得丰硕成果? 一般公众无法也不可能验证黄禹锡的研究也就罢了,可是科学界和科学共同体为什么没有人站出来质疑或提出一些问题呢?如果早一些提出问题,也许黄禹锡不至于会以今天这样的方式谢幕,韩国人也不会感到是“国耻之日”。须知,所有的梦想都必须要有坚实的基础,并同时受制约于保证这种梦想实现的职业伦理———实事求是。 不过,黄禹锡仍然是英雄。因为他敢于认错,这正是纠正错误的良好开端。这应该给我国的科研人员一个警示。 □张田勘(《百科知识》副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