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24小时:新公司能去哪儿?(2)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5日 14:24 新浪科技 | |||||||||
![]() 图为“去哪儿”创始人之一戴福瑞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二、VC和人才,都是头等的大事! 这天是周四,戴福瑞打开自己的PDA,查看工作安排。好多事情都在等着去忙。 一大早,必须要给未来的香港区总经理打电话。这位老兄到现在都还没决定是否加盟“去哪儿”。不过,美国人有办法,已经开始把他当成自己人,和他讨论起公司发展计划,
实际上,还有很多高手都没决定是否加盟,但美国人在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这些公司需要的人才了解到“去哪儿”在干什么,以通过这种方式勾起他们的兴趣,继而投入进来。这是这位美国人的高招。 他对自己挖人很自信,看准一个人后,“第一次认识一下,喝个咖啡,第二次说说我们的公司,第三次知道他的职业规划是什么,第四次聊聊相互怎么融合,第五次说服他辞职加入我们”。最多一月搞定他们。 中午,戴福瑞要和一个潜在的COO吃饭。还好,这位COO是老朋友,以前也合作过,因此交谈起来就直接的多,只等他最后一个点头而已。 新兴的“去哪儿”极度缺乏人才。戴福瑞手上的空缺显示,“去哪儿”至少需要中国区总经理、日本区总经理、旅游行业(国内、国际)供应商关系VP、商务发展总监、专业开发人员等等,另外,还有10以上的高级位置需要人才来填补。 招聘现在是戴福瑞日常工作中四大重点之一。一个合伙人——马来西亚人Douglas Khoo长驻在香港,他负责海外市场的开拓,和在香港设立了机构的旅游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开发英文版旅游搜索引擎等。庄辰超在北京做研发,都忙不过来。但对于新创业的公司来说,这个难度在于,高级人才最好要认识,要相互信任。在高风险的环境下,需要人和人背靠背的信任、重视,才能把事情做好。至少,在“去哪儿”是这样体现的。 “去哪儿”现在员工人数26人,创业核心5人。基层的员工通过招聘而来,但中层以上,几乎全是曾认识,或认识后邀请加盟。而5位创业核心戴福瑞、Douglas Khoo、庄辰超、彭笑玫、王彤,无一例外都是原鲨威体坛(shawei.com)的管理团队。 在和未来的香港区总经理、潜在的COO交流的空隙,戴福瑞抽空要见一位来自《华尔街日报》的记者。“去哪儿”发布以后,在美国一样受到了互联网的关注,被称为“亚洲版的Sitestep”。2005年6月,美国《红鲱鱼》杂志就在头版撰文关注这家刚诞生在亚洲的新公司,随后《纽约时报》、英国《金融时报》、中国《中国企业家》、《第一财经日报》、新浪网等也先后跟进报道过。 戴福瑞自己也感觉,只要说自己来自中国,不管是见风险投资商,还是在硅谷的投资会议上发言,都会受到特别的对待。要知道,这是位在中国二度创业的美国青年!又是在勃勃生机中的互联网行业。 排在戴福瑞工作安排第二位的是融资,他估算,大概每天占了25%左右的时间和精力。到现在,大部分VC都已经和“去哪儿”接触了,不过,很多VC都不是自己想要的。 “去哪儿”想要的是:在开拓国际市场时,能够获得来自VC品牌、经验的帮助。在2004年11月,这个想法在几个创始人脑海里翻滚的时候,就已经确定,“去哪儿”要做一个亚太的公司! 这两天,戴福瑞也在日本、香港、北京、美国、韩国等地连续奔跑,考察日本市场,寻找合作伙伴。英文版旅游搜索引擎也在香港快速研发中。因此,谁能带来的后劲最大,是几个伙伴同时想到的。 看起来戴福瑞反倒不急了。目前至少业内一半以上的VC都接触了“去哪儿”,几个伙伴在数百家VC中遴选了2到3家。 下午,戴福瑞就要和这样一个VC商谈。现在,他只需要展示“去哪儿”的增长速度,VC一眼看过去运营数据,能估算出了“去哪儿”最终的发展规模和潜力,这些不需要再解释了。另外,团队因为在鲨威体坛(shawei.com)的合作经历,也无需过多解释。 VC永远关注这些问题:这个的进入壁垒大不大?你能够赚多少钱?你能做到和Shopping.com一样大吗?还是永远长不大? 大约在6个月前,戴福瑞要解释这些起来太困难了。但是现在,只要出示这些数据就成。 登陆“去哪儿”网站,查询自飞往某地的机票,系统会告诉你最低票价,网页左面的结果过滤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出行时间、航班等条件重新定义搜索结果,得到最佳出行方案。他们提供信息,但不针对顾客收费。信息来自100多个旅游网站,对超过20家航空公司和10000个酒店的价格进行实时比较。盈利也来自于用户通过“去哪儿”搜索并订购了旅游服务后,来自这些网站或公司的分成。 在2004年,旅游与旅行产业对全球的GDP的贡献率就达到10%,高达50000亿美金,而全球在线旅游市场份额只有550亿美金,尽管互联网高速发展,但全球在线旅游市场只占了旅游市场总份额的1%,因此在线旅游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作为标杆的美国Sitestep公司,现在流量已经达到420万人次/月,平均每天流量14万人次左右,每年定票额超过10亿美金,已经做到了赢利,正准备上市。 而从2005年6月12日正式发布,截止11月,短短数月间,“去哪儿”已经达到20万用户。一上线就已经产生了收入。甚至在黄金10月中,“去哪儿”还惊讶地实现了营收平衡。 VC也在惊讶这个数字的转变。6个月后,再次前来谈判的VC,有些都开始带上旅游行业的顾问。现在的话题是:你的商业模型是什么?怎么赢利? 带去流量再抽佣,这个模式在美国已经成功,Sitestep都计划上市了。不过,他还不是大玩家。因为旅游搜索存在于全球50多个国家和市场,并不是单一市场。Sitestep是成功的公司,但不是超级成功的公司,这样的公司VC还是不放心的,需要戴福瑞费些心思解释。 “进入日韩市场之前,一定会有VC进入。也许会在明年第一季度日本办公室开张的时候会有第一笔VC进入。”他这样估算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