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天涯域名起纠纷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6日 10:19 中国经济时报 | |||||||||
本报记者 曹增光 在互联网行业中,一些中小网站的创立往往是几个创业者凑到一起就搞起来,在公司规模小处于雏形阶段时不规范,留下了一些隐患,但等公司初具规模甚至与资本“谈婚论嫁”时,这种隐患就开始显露出其破坏性的一面。天涯社区域名纠纷案例再次上演了这一幕闹剧。一个浅显的道理是,小企业在创立之初就应该防患于未然,省得将来出乱子。
11月8日,在事先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国内知名的中文社区天涯突然对外宣布将放弃使用了6年之久的“tianyaclub.com”的域名,启动“tianya.cn”新域名。显然这样的突然“变脸”背后必然有难言之隐,天涯社区CEO邢明对外称,使用了6年的tianyaclub.com域名已经被一离职的前员工“劫持”,可以想象,更改天涯社区的域名也是无奈之举。 一石激起千层浪,天涯域名被“劫持”的说法传出后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之后事件迅速升级。在查询“tianyaclub.com”域名的注册信息后,田英又成了媒体聚焦的关键人物,至今,田英仍然是该域名的注册人,也就是说这样一家知名网站,居然域名仍然旁落他家,那么天涯社区与田英之间又有什么纠葛呢? 据媒体报道,田英为天涯社区原管理域名和网站的员工,2002年从天涯公司离职并创办海南热线,目前海南热线已经濒临倒闭。“tianyaclub.com”域名注册于1999年2月25日。天涯方面对此给出的解释是,当时域名注册时,现在天涯公司的邢明与田英同在海南公网任职,田英是邢明的下属。天涯社区的前身是海南公网的一个“天涯聊天室”,1999年独立运作。 按照天涯公司出示的协议显示,“天涯虚拟社区”包括tianyaclub.com域名于1999年4月28日由“海南省公共信息网络有限公司”转让给“海南君达信息产业有限公司”,而天涯公司即由海南君达变更而来。而后1999年8月,田英加盟天涯公司,并出任邢明的总裁助理,并继续负责管理域名事宜。 天涯公司称,“tianyaclub.com”域名是田英在海南公网时注册的,而后转让给天涯时已经移交归属天涯公司。但田英却表示,该域名是自己以个人身份注册的,一直只是授权给天涯公司使用,因此,该域名所有权应该是自己的。 很明显,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已经陷入了一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尴尬当中。而究竟双方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利害关系,或者私下或口头有什么样承诺都很难讲得清楚。特别是这么多年来天涯社区虽然名声颇大,也网罗了500万的注册用户,但一直与商业利益的纷争距离很远,而这也是该域名所有权的模糊身份雪藏了6年之久的背后原因。 近期天涯社区拿到了投资机构数百万美金的资金,这可能是事件爆发的导火索,该域名纠纷才一下子浮出水面。田英作为“tianyaclub.com”的域名注册人才会要求天涯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据悉,田英离职后一直为该域名缴费,或许等待的就是有这么一天。而天涯公司也犯了一个大错误,在3年多的时间内完全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谈判过户,但始终没有妥善处理好这个隐患。 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天涯域名“tianyaclub.com”已经成了社区登陆的门牌,虽然现在可以切换到新的域名临时救火,但大部分的用户毕竟对这个域名已经习惯了,伤害在所难免。抛开天涯公司与田英间的谁是谁非,这个事件的爆发或许是件好事情,至少能给企业一些警示:天涯在3年前为自己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现在这颗炸弹终于被引爆了。 其实,国内很多企业里,同样的案例不在少数,很多公司在初期就没有规范可言,往往是几方间的口头承诺或君子协议,但这些都缺乏法律的约束力,这些旧帐在之后往往成为一笔“糊涂帐”,讲不清楚说不明白。真正到了剑拔弩张对薄公堂时才幡然醒悟,看来“亲兄弟明算帐”这句古训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天涯域名纠纷一案再次为企业敲响了警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