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 > 寻找中国互联网10年见证人专题 > 正文

我的互联网10年故事组——刘卫红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4日 13:47 博易

  姓名:刘卫红

  工作单位:1、郑州大学

  2、郑州迅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3、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最初上网时间:1995年8月

  上网方式:X.25

  互联网十年故事

  互联网这十年。

  看到征文这个题目,我着实激动了一阵子。是啊,整整十年了,我也该写些东西了。

  我是1991年在郑州大学毕业后留校的,此后一直在计算中心工作。1995年春天,学校里开始筹备上校园网项目,那时称作是“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我也有幸成为了筹备小组中最年轻的成员参与建设工作。经过了多次论证之后,学校决定以快速以太网为核心来构建校园网。

  点评:现在回想起来,采用以太网为核心的方案还是对的。当时有很多院校采用了ATM方案,相比而言,ATM在技术上是很先进,什么QoS,视频,可以搞“三网合一”,但在当时来讲,还有有些超前了,这也让设备制造商大赚了一笔。其实“三网合一”也只是到了今年才开始大步走向商用。10年前的那些设备大多已经派不上用场了。

  第一次和互联网相通

  第一阶段和教育互联网相连是用一条X.25的专线,速率是9600bps,先连到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转上64k的DDN线路,再经广州到北京的

清华大学。那时的速度才叫慢呢。到处都是瓶颈,到处都是塞车,就拿学校的出口来说吧,对端是也是一条同样速率的X.25专线,但却负责了8个院校的接入工作,平均到每个院校才1200bps,不慢才怪(作为对比,现在一般的拨号上网也可以达到50kbps。)

  我印象非常深刻:第一次和互联网相通,是在那一年的9月,在经历了多次的失败之后,终于把网络给Ping通了。那时是激动的心情真是溢于言表呵。

  点评:其实我那时对X.25还是不怎么了解,X.121地址的最后两位子地址必须配置对。否则就会出现有来无回Ping不通的现象出现

  硬件:当时是一台SUN SPARC Station 20, 运行SunOS 4,浏览器是Netscape的2.1x版。后来用过一台486,8MB内存,运行Windows 95,非常慢。

  可使用的服务:只有DNS和路由可用,邮件还不行。只能远程登录到其他主机收发邮件。使用浏览器时,经常会发生某个页面下载到一定程度时,状态栏那个百分比永远动不了的情况。

  小插曲:有天晚上,我自己上网时,在超级用户状态下用rlogin无意中进入武汉一所院校的主机。当那熟悉的超级用户提示符#号出现时,我知道我已是手握大权,拥有至高无尚了。但我很清楚,这种方法不能长久。靠着我有UNIX编程的功底,我迅速写了一个很小的C语言程序,使我随时可以提升自己为超级用户。编译,上传,加s属性,一切大功告成。第二天我还给那边的管理员打电话,告诉他们那台机器有安全性问题,赶快把这个漏洞补上……当然了,我还是可以使用的。只可惜后来那台主机重装了,我也就再也登录不上了。

  这是我唯一的一次黑客经历,只不过我没有做任何破坏活动。

  第一次从家上网

  到了1996年上半年,上网的环境有所改善,X.25换成了64kbps的DDN。路由器也有了,是那种最简单的Cisco 2511。我开始琢磨着想在家上网。那时流行USR的Modem,这种Modem抗干扰能力特别强,不会掉线。我花4600元买了一对(速率是33.6kbps,那时56kbps的还没有出来),一台放家里,一台放机房。按着Cisco的用户手册说明,终于实现了在家上网。有多少次,我早上6点多钟就爬起来,看着那Modem上闪烁的收发指示灯,享受着上网的乐趣,体味着上网的欣喜。

  点评:在当时,很少能够有人在家上网。当时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的费率是一小时20元,而且还不包括电话费。简直是天价了。

  早上是一天中网速最快的时候—网虫已然睡去,正常的工作人员还没有起来。而且那时候也没有网络蚂蚁,网际快车一说,不会有人一直挂在线上。

  那对USR的Modem我到现在还保留着,虽然我后来又有了56k的Modem,虽然我现在再也不用Modem上网(用宽带了),但我想,把这做为一种纪念永久保存下去。

  网络迅速膨胀

  再以后的情况就比以前好多了。我后来成为当时学校计算中心网络组的技术负责人,开始把网络铺到全校,加入网络中的电脑越来越多。网络中提供的服务也越来越多。邮件,Web,相继可用。同一城市中的高校也开始使用微波进行互联,互联网迅速膨胀,达到了真正可用的地步。

  可惜我后来没有能够顺着这条路走下去。1998年,我由于个人的原因离开了郑州大学,也离开了互联网。虽然我一直在使用它,但毕竟是做为最终用户来使用的。没有了以前的那种驾驭网络的感觉。虽然几经周折之后,我现在又在从事宽带网络设备的研发了,但和以前相比,毕竟离互联网远了许多。然而,当初那种和互联网朝夕相处的经历,经常通宵达旦工作的激情,却让人永远难以忘怀。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