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科技博客宽频汽车房产游戏女性天气邮箱导航通行证
爱问新闻搜索
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 > 80年代后创业论坛专题 > 正文

80后:对网络娇嗔说“不”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0日 11:03 三联生活周刊

  记者◎朱步冲 摄影◎罗健

  “没有一点关系!!!”在被问到自己的博客文字是否和时下被炒得火热的“网络2.0”,“独立书写”有什么联系时,王悦和春树给出的答案既异口同声又出乎意料。2001年,为一本短命的青少年时尚杂志《X世代》做兼职记者的春树对乐队“挂在盒子上”进行了一次短暂的采访,从而使她和主唱王悦成了“闺密”,表面上看,在以动漫、摇滚乐、日韩流
、无厘头和网络为依托的“80后”一代中,这两个女孩子已经成为了文化偶像,但她们在各自博客上的书写内容和方式,都与其他人想象的那种喧嚣、快速而叛逆的青少年生活不尽相同。

  “我每天写的都是一些自己生活里比较好玩的事。”王悦说。她白描式的语言挺符合当下青少年网络书写的特性,比如简洁,自我中心和对时髦事物的关注,但是王悦坚持这些跟自己的音乐一样,并没有受到网络时代资讯的影响,“有什么就写什么,最长的一篇有过两万字,有些情节跟乐队的音乐一样,算是一种隐藏的

幽默感”。两年前,王悦已经应摩登天空的要求,完成了一篇三万多字的游记《东京,你有一点坏》,但是始终没有出版,而那个时候春树正在埋头苦写自己的第二部小说《欢乐》,当时她们都没有想到“博客”即将出现,并和青少年跳跃,自我中心,拉帮结伙式的叙述和生存方式一拍即合。

  “我觉得网络是为摇滚文化在青少年中的普及提供了最好的平台和传播方式。”在提到自己的“正业”时,王悦表示。和10年前辛苦“扒带”的上一代摇滚青年不同,王悦和“挂在盒子上”的其他成员热衷于借助“Q”,“The Wire”等国外先锋音乐杂志和网站直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诸如Kings of leon,the secret machine,EN,,Kraftwerk等新锐乐队和他们的作品。然而在她的博客里,音乐只是琐屑生活中的一瞬,除了那首在循环播放的,由Gold Flapp演唱的“Let it take you”,音乐常常被浓缩成一篇言简意赅的演出通告和感受,外带几张LOMO风格的现场照片。10月28日,新换了吉他手的“挂在盒子上”在“无名高地”举行了一场小规模演出,相对于一些地下音乐论坛上诸如“牛X”、“兴奋”等评论字眼,王悦在当天的博客里只用了“不错”,“踏实了”几个平淡的词汇来总结。在她眼里,到了博客上抽象的艺术概念或自夸完全不必要,瞬间的感受决定一切,“从舞台上望下去的感觉和观众的情绪是完全不一样的,演出无论成功与否,都会写几句。”王悦说,“有很多小环节是观众会忽略的,音响器材和调音师的好坏,或者第一首歌能否带来想要的气氛,都会决定演出的效果。”

  同样,春树也拒绝将博客作为自己日常写作的单纯延伸:“我有两个博,博客中国的‘迅速地生活’以及刚在新浪开的‘叛逆’,第一个就算是为读者开的,后一个纯粹是每天的个人体验,八卦。两个博着力描写的是生活片段,每天可能不期而遇的,让人感动的一刻。”“迅速地生活”累计点击率已经突破了12万,“叛逆”在开张两天后,点击率也到了2000。王悦的“No more nice girl”每天的点击也保持在300。“我们的生活本来就是透明的”,王悦说。她感觉贴在自己身上的“朋克”,“乐队主唱”等标签只会带来更多的误解,“除了音乐,我在很多方面很传统,很正常,上淘宝网去买东西,看费里尼的老电影,做做十字秀,晚上去五道口的Zub跳舞”。除此以外,就是一周两次,每次4个小时的排练,地点选在13俱乐部,因为每小时费用只要20块。当然,这不妨碍她选择“gia”作为自己的英文名字和网络昵称,以纪念出身费城、24岁时死于

艾滋病,曾以标新立异的镜头感和叛逆姿态闻名的超级模特吉雅·卡兰。

  王悦和春树发现自己和许多青少年同龄人一样,借助网络实现了“国际化”,无所不在的流行文化成了他们共同的语言。“挂在盒子上”,是国内少数拥有双语版网站的摇滚乐队,这个底色鲜红,充斥着卡通动物、吉他、帆布鞋、骷髅等波普形象的站点是密苏里州立大学的艺术教师,“大声展”的创办人之一钱骞的杰作,而她们下一张唱片封面的设计人则是年轻的香港前卫艺术家杨德贤。除了博客和BBS,王悦和春树与当下许多时髦孩子一样,在汤姆·安德森和克里斯德·沃夫创立,注册用户已经超过2700万的Myspace.com上安营扎寨。这个酷人扎堆的网络平台依靠集即时短信、个人书写、虚拟交友和分类信息搜索于一身的便利,从一个小小的人际网络变成了日访问量超过google的青年地球村,一支名叫Hollywood Undead的加州小乐队就是靠着在My space的个人空间里上载小样,贴贴照片,也能成为偶像。“挂在盒子上”遇到的情况也差不多,“没想到许多国外的网虫要求加为好友,发个人介绍的时候直接穿着HOTB的T恤,现在我的空间里有200多人联系。”王悦说,“有几个甚至还成了乐队的铁杆,一个叫Mark的美国人基本演出每场必看,还有一个英国网友Jim现在负责网站的维护工作,把乐队的消息翻译成英文到处贴。”

  有趣的是,王悦和春树都坚决反对那种娇嗔式网络语言,比如“PP”,“粉”,“酱紫”以及泛滥自QQ的各种表情符号。和喜爱的朋克音乐一样,她们的文字中充斥着精心的恶搞和解构,王悦会在文章里故意遗留一堆拼音输入法造成的错别字和自创的省略语,比如以“DBDBDBD”来形容语言的嗦与累赘。虽然两个人都承认,在网络中语言的创造是青少年自觉而不受拘束的行为,更有一种单纯的趣味,但并不认为这些被同龄人广泛传播、模仿的无深度语言和写作方式能够支撑起他们对于自身形象的建构和表达。

  王悦和春树的博客

  gia.blogbus.com/index.html

  www.blogcn.com/User8/chunsue/index.html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