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互联网10年故事组--坚持到底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4日 15:41 博易 | |||||||||
![]() 图为:互联网10年见证人--坚持到底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姓名:坚持到底 工作单位:1、sina 2、 黎明网络公司
3、艾迪科技 最初上网时间:1995年9月 新疆 上网方式:Email(新浪科技注:估计是拨号) 互联网十年故事: 网络十年,十年网络 起起伏伏,潮起潮落,弹指一挥间,十年转瞬失―――――本人只是一介普通草根,自没有显赫的背景介绍,也没有能留存的光辉事迹,更不能如当今所景仰的一些网络名人士一样,回首当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也算是与互联网共同成长了十年,几多欢乐,几多遗憾,还好是网络是给予我们这个平台,能够与大家一起沟通、分享…..抒发一下草根情怀! 网名:坚持到底 第一次上网时间:公元1995年9月8日 做了什么:发了生平第一份电子邮件,严格意义上可能还不是上网。 网络志:发现*沟通* 创造 *分享 还记得第一次上网,那是1995年9月8日,那也是进入大学象牙塔第一年,在新生报道前,还找了个机会,去参加了乌洽会(乌鲁木齐经贸洽谈会),那是新疆每年一次最大的经贸洽谈会,在会上到处东张西望的我,对琳琅满目各式商品充满了好奇。但当走到一个站台前,看到一帮人,围在一台电脑前,配置没有记得了,只知道有个标签上贴着GREATWALL。终于等了大概半个小时,才让我能够接近她。当我问旁边一MM这东东能干什么,看着我虔诚的样子,她终于肯让我一试身手,给一个法国的朋友发了一份信件,后来我知道这个东东东email。当时惊讶的我,半天不舍的离开。忽然想起了,在一年前,我在中国青年报看到一篇文章《信息高速公路离我们有多远?》文章提到了一个叫internet东东,一个克林顿的东东,还有就是那个东东能够让世界上远隔万里的人能够互传信息。从那以后一直就深深的记得,有朝一日能够在上面驰骋,可以去任何地方。没想到一年后,信息高速高路就来到我的面前。 那以后在大学里,终于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互联网。记得,有一次写作课,老师让我们自拟题目准备一个十分种的即兴演讲(现在说法叫prsentention),我凭借一些零散的记忆,讲述关于internet未来,大家都目瞪口呆。当我最后告诉大家,也许3年以后,我们毕业后,我们不需要留什么电话,只需要留下我的email地址,www..lzh.com.,后来才知道错把网址,当成email了。没想到毕业的时候,还真的如愿了。97年我们这个西北边陲的大学终于可以上网冲浪了,记得最深刻的就是,通过一个Netmeeting东东,当我第一次随意在网上点击后,突然那边传来hello..helllo,并清晰的看到一个老外对着电脑冲我叫,那种兴奋,可能不亚于见了一个大猩猩。回头一想,十年后,我们QQ视频通信刚刚才发展起来,也许这也就是技术与现实的矛盾。 后来的后来,进入股市,曾经体验过十多天就赚了我一年的学杂费的那种惊喜,但更多的后来是对我整个职业生涯的影响与改变。那时我经常出没于各大股票论坛, 97年就已经有很多人在网上炒股了,而且有很多都是一些“武林高手”,说哪知股票,第二天就涨停。我发现在股票论坛有着中国互联网最早一批网民精英,纵横论坛、和讯论坛等都是中国最早一批草根股民的栖息地,热闹非凡,但现在他们已经渐渐的远去。 98年的时候有机会,加盟了新疆最早的民营网络公司银宇网络,举办了新疆首次大型网友聚会,还为西域干红葡萄酒设计了最早的“西域干红,网络真情”网络营销方案,只可惜最后方案被客户一个老总视为“异想天开”,只能淹没在厚厚文件档案中,还是特别感谢热情和蔼的老板娘,能让我每天通宵在网上溜达。 网络的虚拟世界也许很遥远,又好像近在咫尺。带着对互联网及自己的梦想,在互联网最热夏日来到北京, 一下火车后,行李都没有来得及放下,就敢到国展中心,但令我伤心的是,做了两天两夜,敢过来参加人才交流会,可看到是都是撤展工人忙碌身影,诺大的展厅,看见一个背大包的人,手中拿着十几份简历四处彷徨,渴望有人能够收下她。看到sina, sohu 263等这些以前只能在网上看到大名鼎鼎的公司.又是非常的激动. 我清晰的记得,我简历的首页面,是一个人的眼睛,我封面上写了独具慧眼。记忆最深刻的就是那中间有一段我对互连网的观点:无论互连网能够做什么,最终互连网都是一个工具。任何超越轨道太快发展的事务,最终她都将会回到轨道上来。 也许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很偶然的一个机会进入了sina. 在褪去了很多光环后, 我依希看到互连网的真实。在sina上市后整个市场沸腾到了顶点,大家都沉浸在互连网泡沫的前夜兴奋中,从60多美金到最后2美金,无数神话在演绎着,无数的泡沫也在破灭,看来能坚持下来都是强者。记忆最深刻的两个事情,有一天大概过了凌晨2点,一个电话突然打来,说某某频道某某栏目某某文章,怎么多了一个标号。后来才知道是陈总编打过来,这对于新闻中心的同仁们都已经习惯了,这也是为何离开这么多年,新浪新闻还一直是首页面,新浪的新闻是真正做出来的。另外,一个很有趣事情就是,有一天同样一个电话打过来,没说几句就挂了,整个新闻中心热闹了,说一自称黑客的人打电话来,要通过新浪发布转告一下,告知某某知名网络服务器公司不要再搞什么全球黑客入侵挑战赛,先去自己网站看看。大家都争先恐后的去看那家知名的网络防火墙提供商的主页,早已经改头换面了。还有很多这样的故事在每天发生,包括奥运报道、飞机失事等等,都证明一点,新浪很早就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新的互连网媒体中心了,虽然现在她只是缺少一个“名”,相信每天一早看新浪新闻,就跟每天早上泡一杯茶一样,已经成为很多互联网人的一个习惯。但往往在做大以后,就有钱了,有钱了了想的就多,想的多了,目标也就多了,目标多了…….真的希望SINA,永远是我们互联网新浪。 在对互连网的迷茫中,选择了离开,去了一家当时最炙手可热的电子商务公司。在那里找到我,多年一直寻找的一个心愿,可能也是很多人的心愿。实现一个any time ,any where, any ways,any who ,any sevice, any infomationg的6A理想,我们搭建了当时是国内最大的iSwitch电子商务交换平台。这是个曾经辉煌的公司,想再续写辉煌的故事,数百个优秀的人才都在为这个目标奋斗,几千万美金的投入最后留下的可能只是遗憾。也许我们还差一点点就登陆纳市了,可是最终在寒冬中我们没有熬过去。至今对那种全身心投入的激情,那种对未来的憧憬,在脑海历历在目。转眼回首,冷静的分析后感到可悲,不在于产品,也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我们不是在做一个企业的事情,我们在做一个产业的事情。这个故事也许正是许许多多公司,曾经或者将要经历或发生的故事。因为,人的本性是贪婪的,股市上能够反映一切,曾经不可一世的股市大鳄,可能就短短一年就消失了。专注与多元化,一直在不断争论和置疑中在企业上演,无论大企业,小企业。也许把最简单的事情,最小的事情,做的很细,远比作出那些把看似大而全,广而深的东东更有价值。这让我想起在sina的时候,最初在用一个软件是sinapager (新浪宝贝),很多人可能已经忘记了,但最后大家都纷纷改为oicq了。而至今来说,是由面及点好,还是由点及面好,我想这个“战斗“还要争论下去,google已经给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 呵呵,瞎掰了这么多,回忆总是带着或许的遗憾,或许的伤感,无论如何,即使过去发生了什么,我们都要面对一个未知的未来。这个世界很奇妙,人脑无限空间,有限的现实总是出现或许的偏差与错误。有时候脑子中总是能够冒出一些奇思怪想来,但往往发现这些想法,确可能会在某个时刻被验证,应验。每个人都可能有这种想法,只是在现实的种种规则下被深深的压抑。记得一天,上班路上,遇见一小女孩与其妈妈在走路,小孩就瞪大眼睛问妈妈,为什么这个树叶都会掉到地上,妈妈说,因为树叶黄了,小孩又问,为什么树叶会变黄,妈妈回答说,树老了,最后走了好远,又听到小孩又再好奇的问…..。这就是每个人最初的成长的经历。 某些时候,好像自己又“异想天开”,好像是以为发现了某种规律性东东,有很大的能量,很多事情最终发展都是无法摆脱她,但只有很少数人能够真正做到。殊途同归,九九归一。包括技术发展趋势,到互连网发展趋势,都是如此,看似复杂的背后其实很简单。记得上大学的时候,老师说过一句话,互联网最大的本质就是互动和分享,到现在看来,这种趋势正在验证。进来热闹异常的WEB2.0,Blog也好,sns也好等等,都彷佛在预见着沟通,分享的无处不再。其实这些我们以前在生活曾经用过,只是互联网把她无限的放大。在想想未来的互连网会是什么样子,如果有一天,不需要什么比特信息介质的传输,而是靠“光”传输,这种“光”不是一般意思的光,是一种超波能量,通过空气传播,发射体不是电脑,而是人脑,或者与人脑连接的一个芯片,能够感知人脑信息。而远在几千万里另外一个人,就可以感知到这个超波。形成我们最寻常意义的“千里传音”。呵呵,越说越没边了。 不过虽然是瞎想,但在互联网的时代中,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也许几年前,不可能相信突然冒出一个google正在挑战微软的霸主地位。也许google这种大胆创想的企业文化,正是反蹼归真,造就了google,更不曾想到,欧洲一毛头小子,竟然只是建立一个网页,划了几个格子,就卖了一百万美金,正是如常人所说在这里“什么都可能发生,什么都可能不发生”。 偶然存在必然。当有一天我们把无数种创想通过互联网的一个有序组织聚集在一起,那将会产生什么,谁也不可能预测到。 对于很多人来说,十年是一个总结,一个节点,而对于我来说,十年可能真的是一个起点,以前是走过很多弯路,错过了很多,但是机会太多并不是好事,有时候放弃比选择更有重要。我会用后面的十年,一步一步去实践我的目标,古人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东,在互联网时代,可能是三年河东,三年河西。互联网最伟大之处,就是给予每一个人机会都是平等的,只是看你能否用心发现、也许只是做一个很小的事情,但你做的很专,很细,当然最后,就是看谁能坚持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