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 > 正文

环球时报:博客播客降低写听读门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4日 10:16 环球时报

  穆风

  所谓“现代社会”的一大特点,就是传媒的发展,也就是让大家看到自己、听到自己都变得容易很多。在《官场现形记》的时代,某个洋商的老家出了点事,靠电报就能知道了,只不过发来的都是密码,要买一本电报译码来逐字破解。到后来有了电影、电视、报纸之类的东西,也出现了“春节联欢晚会”和“超级女声”一类的传媒神话。而这两年流行起
来的博客和播客,又是这种传媒神话中一个奇异的变数。

    博客、播客降低写听读的门槛

  以博客为主的网络媒介,它和传统媒介最大的不同可能只有一点:门槛的降低。同样是达到让别人听自己说话的目的,报纸和书籍在发稿之前,可能会经过无数次的修改和磨合:写得不好的上不去,太个人化的上不去,公众难以接受的上不去,能变成铅字的文章,可能已经是大浪淘沙、千里挑一了。但博客这种东西,只要有一个网上的空间,就可以轻易绕过那些繁琐的过程,在显示屏上横空出世,面对读者。因为具有这个便利性,博客最初是很多新潮诗人的最爱。固然没有稿费,但让朋友们看到诗歌,诗人的满足感已经实现了。后来,博客逐渐广泛化,任何有感而发的人都可以拥有博客。

  假如与博客相对应的是报纸和书籍,那么更为新兴的播客的对应物,应该是广播和电视。播客是一个很形象的词,指的是把自己的声音和形象传播到网上,供大家欣赏。热衷于播客的这一代人,在小的时候大概都听过一个著名节目:“小喇叭开始广播啦”。当时作为小朋友,大家都很不满足:为什么小喇叭只能在每天的特定时间广播?为什么小喇叭广播的老是那几个人的声音?这些人长大以后,突然发现,通过网络,自己也能当小喇叭。于是,一个小喇叭变成了成千上万的小喇叭,像雨后的牵牛花一样开放。

    谁都有被人看的欲望

  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这样一个传统媒体的发展路程,网络媒体也经历着文字—声音—图像的进化。目前,通过播客技术,已经能够上传小部分的视频文件,其内容在国内则大多是一些稀奇古怪的搞笑场面。比如非常有名的“疯女自娱自乐”和“后街男孩”的视频,这些被网友称为“对嘴”(即对嘴形)的视频游戏很受欢迎。假如分析那些视频播客们的动机,也许还是弗洛伊德学说的解释合情合理:作为一个人,有看别人的欲望,同时也有被别人看的欲望。这也是那些“天生的演员”站在台上如此兴奋的原因。但在传统媒体,想被别人看实在太难,这也是很多有志于成为公众人物的年轻人的苦恼。从这个意义上说,播客确实是一个很好的代用品,你在网上不仅能让人看,而且还没有人限制你作秀的方式。即使是“

超级女声”的门槛也没有这么低,也只有在播客上,才是
芙蓉
姐姐或者红衣教主之辈自由地群魔乱舞的领地,而那些充满无厘头精神的表情和动作,也不免被视为是一种对大众娱乐传媒的嘲讽。

  假如说播客在国内还只是少数前卫青年的游戏,在国外早已形成一个浩大的运动。著名的播客明星像电视节目主持人一样拥有大量的fans,一个叫库里的人每段节目都能拥有几万次的下载,连喜力啤酒都使用播客的广告了。

    博客、播客从未降低专业的门槛

  被人读、听和看的门槛急剧降低,这或许是一次媒体革命的开始。有人甚至认为,博客和播客也许会最终影响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但我问过一个“专业级”的播客,除了在网上展示自我,他还会干什么?这个播客的回答倒让人诧异:看电视、听广播和看报纸。理由也很简单:他在播客上只能看到他自己,在别人的播客上也只能看到那么几个人,但如果想要了解伊拉克战争、巴基斯坦

地震和美国飓风,就必须看报纸和电视。这个播客的回答也揭示了一个问题:网络传媒只不过降低了技术的门槛,但从未降低专业的门槛。同样,通过个人作秀能够引人注目,但绝不可能成为公众生活的全部内容。人类的公共生活需要更多的内容,这才是传统媒体存在的必要性。

  但在另一个方面,博客和播客的出现也给传统媒体提出了一个疑问:你们存在的理由是否坚实?如果一家报纸或电视台只能提供作秀和炒作,只能提供无聊的噱头,只能提供花花绿绿的色块儿,我们难以想象它能长久存在。只有提供专业的新闻、评论和质量上乘的娱乐,它才有理由受到尊敬。

    监管成为一大课题

  博客和播客虽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内容却良莠不齐。有专家做过统计,博客内容大致分为三类:记录自己生活和心情、讨论专业知识理论和评论新闻时事。但也有极少一部分人利用博客,发布色情内容或暴露别人隐私等。因此,在互联网上发表自己言论的权利不可能是毫无限制的。博客网的一位负责人曾表示,目前的博客、播客网站一般是参照相关网络和广电法规进行经营活动的。网站方面一般会做一些引导,依法完成审阅或送审的过程。除了这些措施,更多与博客相关的权利、许可设置的法律问题也将接踵而来。

  国外也在通过一些措施实行对博客的监管。目前,美国已经开始审定一些“博客”,颁发给合格者官方许可证。今年3月,白宫就曾允许23岁的“博客”写手加雷特·M·格拉夫出席白宫每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印度政府准备制定一个有关博客的法规。据一名印度官员透露,他们正在考察和研究其他国家针对网络记者的有关法规,希望能借鉴一些东西,最终目的是使网络记者和“博客”作者发布的内容能够去伪存真。▲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