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 > 正文

综述:搜索让互联网获新生 引发网络并购潮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8日 10:49 计世网

  张弦

  计世网消息 9月中旬的一天,硅谷不少高科技公司的CEO和市场总监聚集在美国西岸的一个酒店里,从各个角度讨论着未来一年或者几年内的IT发展趋势,大家关注的重点都在无线网络和VoIP技术的新方向以及新的应用上,而此时传来的一个消息成了会场讨论的热点:网络交易平台老大eBay以13亿美元现金和13亿美元股票收购网络电话巨头Skype。与会的业
者专家各抒己见,认为eBay的此次收购,既是一次有战略意义的举动,同时也有很大的风险。

  而就在该消息传出两周后,又一条与互联网行业收购的传闻再次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时代华纳计划将AOL的部分股票出售给微软,目前双方正就此展开谈判;更有美林证券分析师透露,Google可能会竞购AOL。

  连续不断的收购案似乎显示着互联网正通过搜索和VoIP迎来它的“梅开二度”;而同时,也有声音指出,收购潮的掀起,似乎都与一个名字有关:Google。

  搜索时代,互联网重获新生

  “最近的互联网企业的收购显示,业界对于互联网进入搜索时代的信心高涨了很多,”计世资讯互联网分析师刘冰说,“SFO(search/find/obtain)是继电子邮件和浏览器后的下一个互联网杀手级应用。人们对于信息的搜寻和获取的需求在不断扩大,互联网成了满足这种需求的载体,所以在目前,SFO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有提高的空间,所以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搜索时代的到来可能会成为互联网的新的机会。”

  而摩根斯坦利的一份关于互联网搜索的报告显示,搜索业务在未来的互联网市场中具有巨大的潜力。报告称,1998年到2003年,eBay美国的分类广告数量增加了近20倍,而传统的报纸广告数量却在持续下降。而未来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由于个性化搜索的增加,非商业相关的搜索服务的机会也在增加,“这些说明为什么在线搜索有如此巨大的潜力,”报告称。

  所以,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收购案显示着这个行业从2000年网络泡沫的破灭以后的新生:新闻集团收购了游戏网站ign.com,以及社交网络myspace.com的制造商Intermix;雅虎收购互联网照片服务商Flickr以及Pixoria;Google收购了在线照片服务商Picasa以及移动服务商Andoid;eBay收购Shopping.com和Skype以及Google和微软对于AOL的争夺。

  根据Thomson统计,去年一年中科技领域的交易数量从2003年的50起增加到了60起,与此同时在今年也有望达成10%以上的增长率。“这说明互联网的发展呈一个健康的状态,而且越来越有力量,”刘冰说。他认为,目前的互联网公司大都找到了自己的盈利模式,财政方面已经很稳定,在截止到今年第二季度的时间里,标准普尔500指数列表上的80家科技公司中,现金储备总和均达到了2290亿美元,这个数字比1999年的低谷时期足足高了两倍。而大多数公司将这些富裕的现金用于收购整合,“这和第一代互联网泡沫时代有明显的不同,”他说,“这也显示了互联网企业的获利能力的提高后,通过收购来完成业务扩张,满足自身发展需要。”所以,“如今的互联网公司拥有坚固的业务模型,他们的执行能力也极为出色”,市场调查公司comScore Networks副总裁表示,这些都成为了互联网行业回暖的原因。

  VoIP,主导下一代

  在eBay收购Skype之中,除了对于eBay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的分析之外,很多分析家的目光也盯在了Skype的成功之路上。在eBay宣布收购Skype三天后,Skype就推出了一项名为“Skype语音服务”(Skype Voice Services)的新业务。该服务可以使Skype的用户通过使用Skype向其他有需求的用户提供语音服务,由Skype向其广大的客户群进行宣传和推广,提供服务者可以收取费用。取得的收入由提供服务用户、Skype以及Skype的合作平台公司进行分成。“Skype将保持业务独立,继续专注语音通讯业务。” Skype的CEO和联合创始人Niklas说。

  也许,正是“专注于语音”的定位将Skype带上了成功之路。美国风险投资公司Union Square Ventures的分析师Charlie O’Donnell认为,在前期扩张中,“语音通讯软件”的定位为它争取到了广大的市场。“Skype是传统IM软件的‘有益补充’,而不是‘核心组成’,这使它能突出重围,并能与市场先行的MSN和ICQ和平共处。”O’Donnell说。在看到了Skype的巨大成功之后,对于语音业务的关注成了众多厂商的关注点。在早些时候的Globalpress ITSummit上,虽然西门子通信对于如何在无线网络上实现语音业务的技术没有进行任何的说明,但是其CEO Andy Matt在给予的远景规划里,清楚显示西门子,这个作为传统语音业务的强者,试图通过无线的技术来开展其自己的VoIP业务。

  除了西门子,互联网企业也跃跃欲试VoIP,几大网站先先后后地推出了VoIP业务后,又把眼光放在了VoIP新的应用上。Yahoo通信产品副总裁Brad Garlinghouse认为,目前,基于融合各种不同语音业务的VoIP2.0已经成熟,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人们在不同的环境里,家、办公室或者手机上都有语音信箱,我们需要打破之间的界限,将不同形式的语音业务融合到一起。”

  所以,业界对于VoIP的推崇直接导致eBay收购Skype。“Skype对于eBay的吸引之处是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沟通加强对彼此的信任感,” Ditech公司Chalan Aras说,“Skype对于eBay起到了非常好的业务补充。”“从eBay角度来说,看到了VoIP的趋势可能是它购买Skype的原因,”刘冰说,“没有人愿意放弃未来一定赚钱的业务。”

  Google扩张,吓到竞争对手?

  看到互联网新的技术趋势的不光只有互联网公司,还有软件业的巨头——微软。最早关于收购AOL的消息源于微软MSN与AOL将合并的消息。据媒体报道,虽然双方正在谈判之中,但微软欲从时代华纳手中收购AOL,并将把这部分AOL股份并入MSN互联网部门。目前,MSN的用户数量为2900万人,而AOL的即时通信业务用户数量达到5300万人,有声音认为,拥有AOL,是微软“在互联网上战胜雅虎和Google的重要砝码”。

  “可以理解为Google的迅速崛起,把像微软这样的传统大厂给‘吓着’了,”业内人士孙立斌说,“Google公司以及其联网的阵列电脑和基于网页的软件正快速扩展,其范围已经超越了传统搜索业务领域,开始伸向了其他公司的领域。”9月22日,Google宣布,在未来的一年,将会通过重组自己现有的瞄准个人用户的业务而发展企业级产品。“我们相信Google的一些产品对企业是有意义的,”Google企业业务经理Dave Giroua说。Google企业业务包括Google Search Appliance、后来的较低端版本Google Mini以及桌面搜索引擎。而这些产品都是基于Google的个人搜索技术开发出来的,“这是一种模式,我们通过调整现有的产品来拓展新的领域,”Girouard说。同时,Google还宣布了一项招募合作伙伴的计划,诸如咨询和独立软件商,“他们的产品完全可以在我们的产品商延伸和使用,”Girouard说。

  Google这样的举措,显示了它的蓬勃发展,而随之它的品牌影响力也成为“不可否认的”。Banc of America Securities认为Google保持住了在美国甚至全球互联网市场的“领头羊”地位。该公司的数据显示,Google在与竞争对手,如MSN、Yahoo、AOL和Ask Jeeves所属IAC/InterActivecorp的对比中,在用户忠臣度、访问量上始终保持了其品牌影响力和优势。

  所以,有分析师认为,Google的迅速成长,给像微软这样的公司构成了巨大的挑战。“以前微软是提供更便宜更好用的产品来侵占市场,就像当年Windows的推出;而现在,Google扮演了昔日微软的角色,推出了更好、更便宜、更易用的产品,而微软不得不应对这样的麻烦,”孙立斌说。所以,MSN可以帮助微软完成网罗平台和

操作系统的结合。独立研究企业Directions on Microsoft公司研究主管Rob Helm认为,MSN已经被用来做为推出Windows特性的工具。比如Windows Vista中的搜索服务早期在MSN桌面搜索中推出。另外,IE浏览器的特性,如标签页浏览及反Phishing技术也是在MSN上首次推出。“MSN已经逐渐成为从Windows系列导出产品的渠道,这样可以避免传统销售方式所带来的困难推出过程及迟缓的销售速度,”Helm说。所以,对于AOL收购传言的发生,也许可以理解成为微软在尽可能大地保护MSN与Google的竞争优势,毕竟“MSN将带来更好的收益,它将会更加有助于微软,”Gartner公司David Smith称。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0,000,000篇。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