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客“秀”出自我风采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2日 08:55 新华网 | |||||||||
新华网银川9月21日专电(记者曹健) 在“博客”大红大紫的今天,很多人第一次听到“播客”都本能地怀疑是不是写错了字,而此时“播客”正在网上掀起了草根文化浪潮,一个麦克风、一台电脑加上制作软件,自制音频节目,传到网上,“秀”出自我风采。 “播客”,是Podcast的中文直译,是数字广播技术的一种,最初借助一个叫“ipodder”的软件与一些便携播放器相结合而实现。“播客”网站为用户免费提供30M至100M的使用
想说就说,想听就听,如果说“博客”颠覆了受众被动接受文字信息模式的话,那么“播客”则改变了传统被动收听模式。网友有了自主选择权,不仅可以选择听谁的、什么时候听、什么地点听,还可以自己制作节目放到网上供网友欣赏。博客理论派的理查德-盖尔认为:“如果说博客是新一代报纸,那么播客就是新一代广播。” 网络需要大众,只有大众化才能在网络世界赢得人气,而人气决定网络命运,“播客”是幸运的,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播客”已经成为数以十万计网民的新宠,成为众多媒体追捧的对象,而传统媒体也开始关注继“博客浪潮”后“播客浪潮”对自身的冲击。“这是一个影像的时代,影像是最具有冲击力的东西。”播客相信文字的记录比较空泛,只是一个过渡,最终会归于影像的表达。 写下所见所闻、写下生活的点点滴滴、写下自己的喜怒哀乐,日记是许多人的每日必修课和精神的寄托。无论是日记本还是网络日记“博客”,文字成了作者唯一的表达方式。然而,最近一种继“博客”之后的网络工具“播客”,使得用声音、视频记录日记成为可能。 如果说“博客”是网络文字日记的话,那么“播客”就是网络音频日记。播客从技术上说,就是在“博客”文字和图片之上,加入声音、视频。 在自己的“播客”或者主页上,放上一段音频,这在技术上已不算什么难事,关键是,你是否决定用声音来写日志,坚持用声音说出你每天对世界的感受。这时,你的声音就不仅仅是一段音频文件,而成了音像版的日记,你也成了自己生活的DJ。 逆风沙是个忠实的“博客”,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初见“播客”异常兴奋。他给记者分析,音频能表现出许多文字无法表达出来的东西,用声音和图像表现出来更好玩,“播客”日记就是文字、视频、音频齐上阵,不再单调。 标准的普通话、洪亮润滑的嗓音、灵敏的随机应变能力、广博的知识,长久以来电台DJ被看作一神圣职业,普通老百姓难以企及。然而最近半年一种继“博客”之后再掀草根浪潮的网络工具“播客”彻底颠覆了这一理念。 “播客”的功能很多,然而许多喜欢简单、喜欢录制音频的网友将其称为DIY Radio(自制广播)。“播客”将广播电台节目从神圣殿堂拉回寻常老百姓中,只要你愿意,有表现欲望,即使你长得并不漂亮,有着不太好的嗓音,也没有关系,网络世界是个宽容的文化狂欢自由市场,也是个大熔炉,在这里你总可以找到自己的知音。 传统广播需要专业化的人员,用专业化的设备,录制广播级的专业化节目,再用专业化的播出方式,在规划好时间段播出,传送到我们的耳朵里。而播客只需要你有一台电脑,一个麦克风,一个想法,就搞定了。将你的想法录制成音频节目,然后通过“播客”网站提供的平台上传到播客网,其他的网友就可以通过网站点击你的广播节目了。 “播客”改变了传统的收听模式。传统的广播电台收听模式,时间固定,过时不候;互动是网络的灵魂,而“播客”所有的节目已经录制好了同放在网上,并已经分好类,网友可以选菜一样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菜”,可以畅享发现的惊喜,也可为得一知己感动得“七荤八素”。 没有时间限制、没有地域限制,你的听众可以遍天下,这并不是什么传奇。中国最早的播客网土豆网上点击率特高的视频原创《疯女自娱自乐》,两美女对着镜头的一对唱,最后还诙谐地打上一句:“罪过,恶俗的技术亵渎了影视。”虽然看客有夸也有骂,然而3万多的点击率却是不争的事实。 |